搜索
首页 作者

《赠陈养廉居士》

身后相多清议同,大归何者是家风。
轻财笑馈三千客,重道争祠六一公。
门未生苔车迹满,馆无废帚榻尘空。
有人能继碑中美,不与石相为始终。
作品赏析
这首诗《身后相多清议同,大归何者是家风》是一首对人生哲理和道德风貌的深度思考和探讨的诗。它通过对诗人所处时代的某些人和事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独特见解。 首句“身后相多清议同”表达了诗人对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和议论的重视,强调了道德和品行的长久影响。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道德风貌的关注,对那些在生前就表现出高尚品行的人的赞赏。 “大归何者是家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庭道德的重视。这里的“大归”可能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关爱,而“家风”则是指家庭的传统和价值观。这句诗强调了家庭道德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轻财笑馈三千客,重道争祠六一公”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财富和名利的淡泊和对道德的重视。这里,“三千客”可能指的是那些追随诗人的人,而“六一公”则可能是指诗人所尊敬的人或某个道德典范。这两句诗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并批评了那些过于追求财富和名利的人。 “门未生苔车迹满”和“馆无废帚榻尘空”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注重道德、忽视物质享受的人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追求物质享受、忽视道德的人的批评。 最后一句“有人能继碑中美,不与石相为始终”是对诗歌主题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能够继承美好品德、不因时间流逝而改变的人的期待和赞美。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那些能够坚守道德底线、始终如一的人的赞赏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哲理和道德风貌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关注。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和思考。
相关诗词
  • 1
    [元]
    避世安时,同尘处顺,渊默至人谁识。
    鹑居*食,藓径萝龛,深密养廉宁极。
    浮枕有定,出入无方,逆顺神机难测。
    乐箪瓢、笑傲林泉,未肯折腰形役。
    当此际、*几松窗,唇歌舌弹,渴饮玉壶春色。
    一怀皓月,两袖清风,真个个中消息。
    方外生涯,静中意味,不许等闲攀摘。
    待迷云、吹散玉绳高洁,自知端的。
  • 2
    [宋]
    衣冠凉薄说端严,为到贫时解养廉。
    京洛家风今尚在,宗王恩礼旧曾沾。
    谈高坚白囊无底,词纵题红笔退尖。
    自说学仙曾有遇,欲归岩壑理抽添。
  • 3
    [宋]
    同时纠正诸侯学,铛脚相邻总钜邦。
    足可养廉三斛米,未妨温故一灯窗。
    有人北面求宗旨,无事东流送大江。
    向道紫阳山色好,何为不肯溯溪泷。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