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戎》

纳币求成事已非,可堪函首献其墀。
一天共戴心非石,九地皆涂血尚泥。
反汉须知为鼂错,成秦恐不在於期。
和其自有和其策,却恐诸公未必知。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纳币求成、背信弃义的行径,诗人对此表示强烈的不满和谴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深刻反感和愤怒。 首联“纳币求成事已非,可堪函首献其墀。”直接点明主题,通过“纳币求成”这个典故,揭示了背信弃义、不讲道义的行径。而“可堪函首”则形象地描绘了那些屈膝投降、毫无骨气之人的形象。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强烈谴责。 颔联“一天共戴心非石,九地皆涂血尚泥。”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这种行为的恶劣影响。“一天共戴”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那些与敌人同流合污、共同背叛道义的人,他们已经变得毫无良心可言,如同石头一样冷酷无情。“九地皆涂血尚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行为的恶劣性,即使是在最黑暗、最污秽的地方,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出卖自己的良心,甚至不惜将自己的血涂抹在泥土上。这两句诗深刻揭示了这种行为的恶劣本质。 颈联“反汉须知为鼂错,成秦恐不在於期。”诗人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揭示了这种行为的恶劣后果。“鼂错”是历史上著名的反叛者,他的行为导致了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而“不在於期”则暗示了这种行为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这两句诗表明,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引发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最后一句“和其自有和其策,却恐诸公未必知。”诗人对这种行为的解决之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同时也对那些可能对此一无所知的人表示了担忧。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深刻反思,也表达了对解决这种问题方法的关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纳币求成、背信弃义等行为的深刻反思和谴责,表达了诗人对道义的坚守和对人性的关怀。诗中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上一首
《春愁》
下一首
《江》
相关诗词
  • 1
    [南北朝]
    抚戈金城外。
    解佩玉门中。
    白马腾远雪。
    苍松壮寒风。
    临泾方辨渭。
    安夷始和戎。
    取禾广田北。
    驱兽飞狐东。
    新城多雉堞。
    故市绝商工。
    海西舟楫断。
    云南烟雾通。
    罄节畴盛德。
    宣力照武功。
    还饮渔阳水。
    归转杜陵蓬。
  • 2
    [唐]
    使出凤凰池,京师阳春晚。
    圣朝尚边策,诏谕兵戈偃。
    拜手明光殿,摇心上林苑。
    种落逾青羌,关山度赤坂。
    疆场及无事,雅歌而餐饭。
    宁独锡和戎,更当封定远。
  • 3
    [清]
    六月中兴赋《出车》,金陵王气复充闾。
    华夷共主皆思服,尧舜如天尚病诸。
    荡寇重编归汉里,和戎难下绝秦书。
    只应文物开王会,珥笔曾夸太史鱼。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