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与孙自修祝和甫读宛陵山谷诗》

孙君出空陵,梅诗氏独不喜。
祝黄世通家,於此更訾毁。
暇日扣我门,相与求正始。
敢述过庭闻,用告二三子。
节拍贵详缓,言语戒浮靡。
无因内金盘,遂厌古罍洗。
无惑变徵声,雅乐成逆耳。
譬如学书人,牵率宗二米。
一观繇羲帖,弃走却千里。
九方相神骏,肯与骊黄齿。
纷纷稗官说,而昧洙泗理。
世事难具陈,岂必在文士。
不鼓无成亏,吾欲师昭氏。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孙君的一首赠诗,表达了对其诗歌创作的欣赏与肯定。从诗歌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孙君的诗歌评价较高,对其独特的风格表示赞赏。同时,也通过比喻、类比等手法,将孙君的诗歌与其他诗人进行了比较,突出其特色和优点。 首先,作者在诗中强调了诗歌的节拍、言语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敬重和热爱。他指出,诗歌应该详缓地节拍,避免浮靡的语言,不应该内金盘而厌古罍洗,不应该变徵声而影响雅乐。这些观点体现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其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 其次,作者通过比喻、类比等手法,将孙君的诗歌与其他诗人进行了比较。他以学书人牵率宗二米为例,说明孙君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不会被别人的观点所影响,而是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作者还以九方马神骏为喻,赞扬孙君的诗歌能够脱颖而出,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最后,作者批评了当今社会上的稗官说法,指出这些说法已经失去了洙泗之理,成为了毫无意义的东西。他认为世事难具陈,并不一定需要文士来说明。他认为在对待事物上应该审时度势,而不是被虚浮的名声所影响。作者认为在处理事物上不要因为是否圆满成功而改变初衷,自己愿意以昭氏为榜样来作为行动准则。 整首诗中,作者通过对孙君诗歌的评价和对当今社会现象的批评,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和态度。通过比较和类比的手法,突出孙君的独特风格和优点,也提醒人们在面对事物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态度。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孙君的赞美和肯定,也是对诗歌创作的敬重和热爱。
创作背景
《与孙自修祝和甫读宛陵山谷诗》是宋朝诗人程永奇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到三个人物:程永奇、孙自修和祝和甫。他们一起阅读和讨论了宛陵和山谷的诗作,对诗歌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表达了他们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宛陵和山谷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广泛传颂,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程永奇、孙自修和祝和甫在阅读宛陵和山谷的诗作时,被他们的诗歌所感染,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宋朝文化繁荣、文人雅集的社会背景。在宋朝,文人雅士常常聚在一起,品茗论诗,探讨文学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这首诗就是这种社会背景的生动写照。 总之,《与孙自修祝和甫读宛陵山谷诗》的创作背景是程永奇、孙自修和祝和甫一起阅读和讨论宛陵和山谷的诗作,表达了他们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朝文化繁荣、文人雅集的社会背景。
相关诗词
  • 1
    [唐]
    商有阳城驿,名同阳道州。
    阳公没已久,感我泪交流。
    昔公孝父母,行与曾闵俦。
    既孤善兄弟,兄弟和且柔。
    一夕不相见,若怀三岁忧。
    遂誓不婚娶,没齿同衾裯。
    妹夫死他县,遗骨无人收。
    公令季弟往,公与仲弟留。
    相别竟不得,三人同远游。
    共负他乡骨,归来藏故丘。
    栖迟居夏邑,邑人无苟偷。
    里中竞长短,来问劣与优。
    官刑一朝耻,公短终身羞。
    公亦不遗布,人自不盗牛。
    问公何能尔,忠信先自修。
    发言当道理,不顾党与雠。
    声香渐翕习,冠盖若云浮。
    少者从公学,老者从公游。
    往来相
  • 2
    [宋]
    凉风生层峦,炎日遮叠嶂。
    我来兹地游,主焉乐清旷。
    为吏即华颠,愧临士民上。
    老丑畏近人,筋骸非少壮。
    知止远卑辱,奚敢谓高尚。
    龊龊方自持,良心未容放。
    促柱有繁音,庞聒无清唱。
    却暑御絺綌,自修终弭谤。
    居闲无适莫,且免萦重恙。
    俯仰心不惭,无言亦疏畅。
  • 3
    [宋]
    三仕宁为喜,一闲当自修。
    世情今似古,何必谢交游。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