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望九华山》

兹山突出何怪奇,上有万状无凡姿。
大者嶙峋若奔兕,小者嵬如婴儿。
玉柱金茎相拄枝,干空逾碧势参差。
虚中始讶巨灵擘,陡处乍惊愚叟移。
萝烟石月相蔽亏,天风袅袅猿咿咿。
龙潭万古喷飞溜,虎穴几人能得窥?
吁予比年爱灵境,到此始觉魂神驰。
如何独得百丈索,直上高峰抛俗羁。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将兹山独特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联“兹山突出何怪奇,上有万状无凡姿”,直接点明兹山的特点:奇特、美丽。山峰突兀,形状各异,有如万马奔腾,有如婴儿稚嫩,有如碧玉柱耸天,有如金茎挺立。这些描述将山峰的壮丽、秀美、雄伟、奇特等特点一一展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颔联“大者嶙峋若奔兕,小者□嵬如婴儿”,以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山峰的大小、形态、质感等。大者如猛兽奔突,小者如婴儿稚嫩,这些比喻既生动又贴切,让人感受到山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颈联“虚中始讶巨灵擘,陡处乍惊愚叟移”,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兹山陡峭、险峻的特点。虚中带实,实中带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尾联“如何独得百丈索,直上高峰抛俗羁”,表达了作者对兹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由、自然的向往。作者渴望能够攀登高峰,摆脱世俗的束缚,与兹山为伴,享受自然的恩赐。 全诗语言优美,描绘生动,情感真挚。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兹山的壮丽、秀美、雄伟、奇特等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作者对兹山的喜爱之情也通过诗句传达出来,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整首诗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之一。
创作背景
《望九华山》是唐朝诗人林滋的一首佳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九华山独特的自然景色以及作者自身的经历感受有关。九华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因其九峰如莲花,故得名。林滋在游览九华山时,被其秀丽的山水景色所折服,因此写下了这首描绘九华山美景的诗。 在诗中,林滋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林滋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感受,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查阅相关的诗歌鉴赏资料。
上一首
《雨晴》
相关诗词
  • 1
    [明]
    忆坐松根石,相见说大还。
    昆仑云一朵,唤作九华山。
  • 2
    [唐]
    我来淮阴城,千江万山无不经。
    山青水碧千万丈,奇峰急派何纵横!
    又闻九华山,山顶连青冥。
    太白有逸韵,使我西南行。
    一步一攀策,前行正鸡鸣。
    阴云冉冉忽飞起,千里万里危峥嵘。
    譬如天之有日蚀,使我昏沈犹不明。
    人家敲镜救不得,光阴却属贪狼星。
    恨亦不能通,言亦不足听。
    长鞭挥马出门去,是以九华为不平。
  • 3
    [唐]
    忆闻九华山,尚在童稚年。
    浮沉任名路,窥仰会无缘。
    罢职池阳时,复遭迎送牵。
    因兹契诚愿,瞩望枕席前。
    况值春正浓,气色无不全。
    或如碧玉静,或似青霭鲜。
    或接白云堆,或映红霞天。
    呈姿既不一,变态何啻千。
    巍峨本无动,崇峻性岂偏。
    外景自隐隐,潜虚固幽玄。
    我来暗凝情,务道志更坚。
    色与山异性,性并山亦然。
    境变山不动,性存形自迁。
    自迁不阻俗,自定不失贤。
    浮华与朱紫,安可迷心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