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颂四宾主》

直下无君回避处,声色全彰第一义。
取相凡夫承不知,顿悟圆音方了利。
作品赏析
这首诗《直下无君回避处,声色全彰第一义。取相凡夫承不知,顿悟圆音方了利。》是一首表达佛教禅宗思想的诗。它强调了直接下悟、超越表象的重要性,以及顿悟真理的必要性。 首先,“直下无君回避处”表达了禅宗的直接下悟理念。在禅宗中,修行者不应被任何形式的权威或传统束缚,而应直接面对自我,通过深入内心的体验和观察,达到对真理的直接领悟。这里,“无君回避处”意味着没有需要回避的领域或问题,没有需要遵循的规则或教条,只有直面自我、直面真实的过程。 “声色全彰第一义”则进一步强调了超越表象的重要性。声色是指世俗生活中的各种感官体验,如声音、色彩、触觉等。在禅宗看来,这些表象往往掩盖了真实的本质,使人陷入对虚妄的追求。因此,“声色全彰第一义”意味着超越这些表象,揭示第一义理,即最真实、最本质的真理。 “取相凡夫承不知”表达了凡夫俗子对表象的执着和误解。凡夫是指普通人,他们往往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追求表面的快乐和满足,而无法洞察真实的本质。这里,“取相凡夫承不知”意味着普通人往往被表象所迷惑,无法领悟第一义理,因此需要禅宗的教导和启示。 最后,“顿悟圆音方了利”表达了顿悟真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顿悟是指瞬间领悟真理的过程,它不需要通过繁琐的推理或思考,而是直接从内心体验中产生。圆音是指完整的教诲或真理,通过顿悟,修行者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些教诲,从而达到解脱和自由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禅宗思想的核心:直接下悟、超越表象、顿悟真理。它鼓励人们摆脱外在的束缚和限制,深入内心,通过体验和观察达到对真实本质的领悟和理解。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关注内在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超越表面的追求和束缚。
相关诗词
  • 1
    [唐]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 2
    [宋]
    人有精游艺,予尝观弈棋。
    筭馀知造化,着外见几微。
    好胜心无已,争先意不低。
    当人尽宾主,对面如蛮夷。
    财利激于衷,喜怒见于頄。
    生杀在于手,与夺指于颐。
    戾不殊冰炭,和不侔埙篪。
    义不及朋友,情不通夫妻。
    珠玉出怀袖,龙蛇走肝脾。
    金汤起樽俎,剑戟交幈帏。
    白昼役鬼神,平地蟠蛟螭。
    空江响雷雹,陆海诛鲸鲵。
    寒暑同舒惨,昏明共蔽亏。
    山河灿於地,星斗会璇玑。
    因睹输赢势,翻惊宠辱蹊。
    高卑易裁制,返覆难拘羁。

  • 3
    [魏晋]
    戚戚怀不乐。
    无以释劳勤。
    兄弟游戏场。
    命驾迎众宾。
    二部分曹伍。
    群鸡焕以陈。
    双距解长绁。
    飞踊超敌伦。
    芥羽张金距。
    连战何缤纷。
    从朝至日夕。
    胜负尚未分。
    专场驱众敌。
    刚捷逸等羣。
    四坐同休赞。
    宾主怀悦欣。
    博奕非不乐。
    此戏世所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