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颂四宾主》 直下无君回避处,声色全彰第一义。

直下无君回避处,声色全彰第一义。

意思:直下没有你回避地方,声色全显示第一义。

出自作者[宋]释印肃的《颂四宾主》

全文赏析

这首诗《直下无君回避处,声色全彰第一义。取相凡夫承不知,顿悟圆音方了利。》是一首表达佛教禅宗思想的诗。它强调了直接下悟、超越表象的重要性,以及顿悟真理的必要性。 首先,“直下无君回避处”表达了禅宗的直接下悟理念。在禅宗中,修行者不应被任何形式的权威或传统束缚,而应直接面对自我,通过深入内心的体验和观察,达到对真理的直接领悟。这里,“无君回避处”意味着没有需要回避的领域或问题,没有需要遵循的规则或教条,只有直面自我、直面真实的过程。 “声色全彰第一义”则进一步强调了超越表象的重要性。声色是指世俗生活中的各种感官体验,如声音、色彩、触觉等。在禅宗看来,这些表象往往掩盖了真实的本质,使人陷入对虚妄的追求。因此,“声色全彰第一义”意味着超越这些表象,揭示第一义理,即最真实、最本质的真理。 “取相凡夫承不知”表达了凡夫俗子对表象的执着和误解。凡夫是指普通人,他们往往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追求表面的快乐和满足,而无法洞察真实的本质。这里,“取相凡夫承不知”意味着普通人往往被表象所迷惑,无法领悟第一义理,因此需要禅宗的教导和启示。 最后,“顿悟圆音方了利”表达了顿悟真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顿悟是指瞬间领悟真理的过程,它不需要通过繁琐的推理或思考,而是直接从内心体验中产生。圆音是指完整的教诲或真理,通过顿悟,修行者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些教诲,从而达到解脱和自由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禅宗思想的核心:直接下悟、超越表象、顿悟真理。它鼓励人们摆脱外在的束缚和限制,深入内心,通过体验和观察达到对真实本质的领悟和理解。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关注内在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超越表面的追求和束缚。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直下无君回避处,声色全彰第一义。
取相凡夫承不知,顿悟圆音方了利。

关键词解释

  • 声色

    解释

    声色 shēngsè

    (1) [voice and countenance]∶说话时的语气和脸色

    声色俱厉

    (2) [woman and song]∶指歌舞和女色

    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

  • 回避

    读音:huí bì

    繁体字:回避

    短语:躲避 躲开 规避 逃 避开 逃脱

    英语:(v) evade; shun; avoid

    意思:(参见迴避)

     1

  • 直下

    读音:zhí xià

    繁体字:直下

    意思:
     1.径直趋赴。
      ▶《晋书•陶回传》:“峻知石头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阳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
     
     2.谓径直实行下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