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茶僧》

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香竹里茶。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僧人的生活环境和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展现了他们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江南风致说僧家”,开头两句便引人入胜,把读者带入了这个如诗如画的环境。这个描述似乎充满了温情和宁静,展现了江南秀美的自然风光,也凸显了僧人所居的幽静之地。 “石上清香竹里茶”,接下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僧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生活的态度。这里的“石上清香”可能指的是僧人清修之地,环境清幽,香气四溢。而“竹里茶”则描绘了僧人们的生活环境,竹林深处,茶香四溢,给人一种清雅、恬淡的感觉。 “法藏名僧知更好”,这句诗表达了对僧人的赞美和敬仰。这里的“法藏”可能指的是僧人精通佛法,修行有成。“名僧”是对他们的赞美,意味着他们有着高尚的品德和非凡的智慧。而“知更好”则表达了对他们的认可和赞扬。 最后,“香烟茶晕满袈裟”描绘了僧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展示了他们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这里的“香烟茶晕”可能是指僧人们生活环境的幽雅和恬静,而“满袈裟”则形象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南僧人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敬仰。这首诗给人一种清雅、恬淡的感觉,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送茶僧》是明朝文人陆容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茶文化和僧侣的生活有关。在明朝,茶文化盛行,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品,而僧侣们也以茶为伴,修禅悟道。陆容通过这首诗描述了送茶僧的形象,展现了僧侣的生活和品茶的场景。 诗中描绘了一个身着袈裟的僧侣,手提茶壶,步履轻盈地行走在山林之间。通过这一形象,陆容展现了僧侣们的宁静、超脱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同时,诗中也表现出对僧侣们修行生活的敬意和赞美。 总之,《送茶僧》的创作背景与明朝的茶文化和僧侣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送茶僧的形象和修行生活的美好。
相关诗词
  • 1
    [宋]
    露泣新芽九节筇,芽如雀舌节如龙。
    烹来习习风生腋,拄上罗浮第一峰。
  • 2
    [宋]
    柳眼偷看梅花飞,百花头上东风吹。
    壑源春到不知时,霹雳一声惊晓枝。
    枝头未敢展鎗旗,吐玉缀金先献奇。
    雀舌含春不解语,只有晓露晨烟知。
    带露和烟摘归去,蒸来细捣几千杵。
    捏作月团三百片,火候调匀文与武。
    碾边飞絮捲玉尘,磨下落珠散金缕。
    首山黄铜铸小铛,活火新泉自烹煮。
    蟹眼已没鱼眼浮,垚垚松声送风雨。
    定州红玉琢花甆,瑞雪满瓯浮白乳。
    绿云入口生香风,满口兰芷香无穷。
    两腋飕飕毛竅通,洗尽枯肠万事空。
    君不见孟谏议,送茶惊起卢仝睡。
  • 3
    [宋]
    欧阳子,出阳山。
    山奇水怪有异气,生此突兀熊豹颜。
    饮如江入洞庭野,诗成十手不供写。
    老来抱璞向涪翁,东坡原是知音者。
    苍龙璧,官焙香。
    涪翁投赠非世味,自许诗情合得尝。
    却思翰林来馈光禄酒,两家水监共寒光。
    予乃安敢比东坡,有如玉盘金叵罗,直相千万啻过。
    爱公好诗又能多,老夫何有更横戈,奈此于思百战何。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