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挽和靖先生》

身占河南第一功,力行笃信守家风。
渊源漫说斯文丧,深切今知此道东。
七日梦楹终有待,三年筑室恨无从。
嵩伊千古漫淳气,收入稽山鉴影中。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述心志,表达自己对家风、道义、功名等的理解和追求。 首联“身占河南第一功,力行笃信守家风”,作者以自己为河南人中的佼佼者,取得了赫赫战功,同时坚守家风,表现出自己的品格和作风。 颔联“渊源漫说斯文丧,深切今知此道东”,斯文指的是儒家文化,此道则是作者的治国安邦之道。“渊源”一词在此可以理解为源头,比喻文化或道义的来源。“深切”表达了对道义的深刻理解和重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强调了恪守家风、践行道义的重要性。 颈联“七日梦楹终有待,三年筑室恨无从”,作者以自己的经历为喻,表达了对未来和理想的期待和追求。“七日梦楹”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三年筑室”则表达了作者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努力和坚持,但遗憾的是未能实现。 尾联“嵩伊千古漫淳气,收入稽山鉴影中”,嵩伊指嵩山、伊水,作者以此代指家乡。“漫淳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文化和道义的尊重和热爱,“收入稽山鉴影中”则表达了作者将自己的思想和追求融入家乡文化和道义之中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风、道义、功名等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文化和道义的尊重和热爱。诗中既有自述心志,也有对未来和理想的期待和追求,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诗歌。
创作背景
《挽和靖先生》是宋朝诗人同闶为悼念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号和靖先生)而创作的诗歌。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首先要了解林逋的生平。 林逋是北宋初年著名的隐逸诗人,他一生未仕,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与梅鹤为伴,人称“梅妻鹤子”。他的诗歌以山水自然为题材,风格清淡,意境高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闶作为宋代的文人,对林逋的诗歌和人格深感敬仰,因此在林逋去世后,创作了这首《挽和靖先生》,以表达对林逋的哀思和敬仰之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更多细节。
相关诗词
  • 1
    [先秦]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原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
    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
  • 2
    [近代]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茗艼,微醉自沈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 3
    [现代]
    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
    越甲未应公独耻,湘累宁与俗同尘。
    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
    赢得大清干净水,年年呜咽说灵均。
同闶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