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奉和春日途中喜雨应诏》

皇舆向洛城,时雨应天行。
丽日登岩送,阴云出野迎。
濯枝林杏发,润叶渚蒲生。
丝入纶言喜,花依锦字明。
微臣忝东观,载笔伫西成。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雨过天晴、山河如洗的美丽景象,表现出一种欢乐、自豪的感情。同时,诗人又通过自己因能写诗而被任命在皇帝的车驾东观中做官的事实,表现了自己的文化才干得到了应有的重用和赞赏。 “皇舆向洛城,时雨应天行。”开篇两句便把皇舆程向着洛阳城来描写,自然界的时雨应天而降,仿佛是在欢送皇舆的到来,预示着一派时和年丰的景象即将降临到洛阳城。这两句写出了雨的象征意义。 “丽日登岩送,阴云出野迎。”四句则从太阳和云彩这两个自然景观中得到启示,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君王的恩泽普施于民,将雨云召唤到田野,以滋润万类,使皇舆顺利进驻洛阳城。这两句寓丽景于雅正,为下面的诗文预作铺垫。 “濯枝林杏发,润叶渚蒲生。”二句描写雨后的景色。由于雨水丰沛,润泽万物,因而林中的杏树在雨后长得特别茂盛,小洲上的蒲草也因雨露而滋润,蓬勃生长。这又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图画。“濯枝”与“润叶”两个动词用得极好,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雨后万物复苏的情景,而且使诗句音调铿锵有力。 “丝入纶言喜,花依锦字明。”二句进一步表现皇舆路过之处人们喜气洋洋。雨水有利于春耕,因而“丝入”二字形象地表达了农夫们欢欣鼓舞的情绪;时雨使大地复苏,正如妇女们盼望亲人书信的情景那样自然真切。诗人把民间的淳朴感情赋予给“纶言”和“锦字”,从而体现了“以民济乐”的主旨。 “微臣忝东观,载笔伫西成。”末联表现诗人自己愿望得到应验时的欣慰之情。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既表现出春雨所带来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君恩的报答之意,又暗寓着作者对回到东观后能施展才干、报效朝廷的期望。 总之,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意蕴深远的境界。它既描写了雨过天晴、山河如洗的美丽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欢乐自豪的感情;既写出了民心归顺、政通人和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同时,这首诗还以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意境、铿锵有力的对偶句式展现了隋炀帝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的景象。
创作背景
《奉和春日途中喜雨应诏》是唐代诗人魏知古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密切相关。唐玄宗天宝年间,国家承平日久,唐玄宗逐渐荒于酒色,好大喜功,朝政开始混乱。权臣杨国忠为讨好皇帝,发动了一些不义的战争,如命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攻打南诏,结果唐兵大败,死伤惨重。魏知古的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春雨的喜悦,同时也隐含着对时政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关怀。
相关诗词
  • 1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2
    [唐]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
    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
    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
    照烂阴霞止,交纷瑞雨来。
    三辰破黍稷,四达屏氛埃。
    池溜因忝满,林芳为洒开。
    听中声滴沥,望处影徘徊。
    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
    无论验石鼓,不是御云台。
    直颂皇恩浃,崇朝遍九垓。
  • 3
    [宋]
    夺官分所甘,年来禄又绝。
    天公尚怜人,岁赍禾与麦。
    经冬雪屡下,根须连地脉。
    庖厨望饼饵,瓮盎思曲糵。
    一春百日旱,田作龟板拆。
    老农泪欲堕,无麦真无食。
    朱明候才兆,风雷起通夕。
    田中有人至,膏润已逾尺。
    继来不违愿,饱食真可必。
    民生亦何幸,天意每相恤。
    我幸又已多,锄耒坐不执。
    同尔乐丰穰,异尔苦税役。
    时闻吏号呼,手把县符赤。
    岁赋行自办,横敛何时毕。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