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寿乡守张秘阁》

家宁源流今吏师,宽严殊剂亦殊施。
豪宗咸服薤一本,野老齐歌麦两岐。
最课休声无地看,芳名姱节有天知。
请将郡志从头数,高直蓬山更有谁。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个地方的良好风貌和独特魅力。首先,作者通过对地方官员施政方针的描绘,展现了这个地方宽严并济、仁政爱民的氛围。无论是豪门望族还是普通百姓,都能感受到公正无私的治理。其次,作者通过对这个地方的良好教育环境、繁荣的农业景象的描绘,赞美了这个地方的淳朴民风和富饶资源。 “家宁源流今吏师,宽严殊剂亦殊施”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地方官员公正无私、宽严并济的赞扬。这里,作者将地方官员比作“源流”,暗示他们是地方安定繁荣的关键人物。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地方官员在治理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既要有严格的法律和政策,也要有宽容和仁慈的政策,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地方。 “豪宗咸服薤一本,野老齐歌麦两岐”这两句描绘了地方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农业景象。豪门望族和普通百姓都服从法律,共同维护地方的安宁和繁荣。同时,作者也描绘了麦田里麦穗丰满、麦香四溢的景象,表达了对农业繁荣的赞美。 “最课休声无地看,芳名姱节有天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地方官员和这个地方的期望。作者希望这个地方能够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取得更大的成就,并且为他们的美好名声而感到自豪。 最后,“请将郡志从头数,高直蓬山更有谁”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郡志的赞美和对未来展望。作者希望通过翻阅郡志,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个地方的赞美和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赞扬和期望。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寿乡守张秘阁》是宋朝方大琮所作的一首诗。为了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诗人与作者的关系:方大琮与张秘阁可能是朋友或者同僚,他们之间存在某种社交关系,这可能促使方大琮创作这首诗来庆祝张秘阁的生日。 2. 诗歌的主题:诗题为“寿乡守张秘阁”,明确表示这是一首庆祝生日的诗,诗的内容可能涉及对张秘阁的祝福、赞美或对他生涯的回顾等。 3. 历史背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化繁荣,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当时受到广泛重视。同时,宋朝的官僚制度也较为发达,秘阁这样的官职在当时是存在的。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寿乡守张秘阁》是方大琮为了庆祝朋友或同僚张秘阁的生日而创作的诗歌,诗歌中可能充满了对张秘阁的祝福和赞美。
相关诗词
  • 1
    [唐]
    何生我苍苍,何育我黄黄。
    草木无知识,幸君同三光。
    始自受姓名,葳蕤立衣裳。
    山河既分丽,齐首乳青阳。
    甘辛各有荣,好丑不相防。
    常忧刀斧劫,窃慕仁寿乡。
    愿天雨无暴,愿地风无狂。
    雨足因衰惫,风多因夭伤。
    在山不为桂,徒辱君高冈。
    在水不为莲,徒占君深塘。
    勿轻培塿阜,或有奇栋梁。
    勿轻蒙胧泽,或有奇馨香。
    涓毫可粗差,朝菌寿为长。
    拥肿若无取,大椿命为伤。
    婆娑不材生,苒苒向秋荒。
    幸遭薰风日,有得皆簸扬。
    所愧雨露恩,愿效幽微芳。
    希君频采择,勿使枯雪霜。
  • 2
    [宋]
    宁武堂中白日长,公庭讼息炷炉香。
    禅床不作蛾眉梦,一枕清风到寿乡。
  • 3
    [宋]
    秋气高寒公始生,禀姿多得圣之清。
    官箴未许冰为洁,心事真堪月比明。
    久合紫囊还于世,却令皂盖历三城。
    凭谁尽纪前张政,只听村谣里唱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