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看蒋玉父有珍炙膏肓》

炷匀剧炎火,端躬如泰山。
医师工指授,竖子觉毛寒。
铁脊梁须壮,银河水不乾。
明知宁忍痛,绝欲信为难。
作品赏析
这首诗《炷匀剧炎火,端躬如泰山》是一首描绘中医针灸场景的诗,通过对针灸过程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中医的敬仰和对医者的崇敬之情。 首联“炷匀剧炎火,端躬如泰山”,诗人以泰山为喻,形容医者针灸时态度端正,如同泰山一般稳重。这一比喻既体现了医者的高尚品质,也描绘了针灸过程的严肃性。 颔联“医师工指授,竖子觉毛寒”,诗人用“竖子”代指患者,描述了医生精湛的技艺和针灸带来的寒意,生动地描绘了针灸的刺激性和医生的权威性。 颈联“铁脊梁须壮,银河水不乾”,诗人用“铁脊梁”和“银河”比喻人体的经络和针灸的效果,表达了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效果,同时也体现了针灸的力度和效果。 尾联“明知宁忍痛,绝欲信为难”,诗人表达了虽然明知针灸会带来疼痛,但为了治病,病人还是必须忍耐。这也体现了中医治病的人文关怀和患者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针灸过程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中医的神奇和医者的崇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医的敬仰和对医者的崇敬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诗词
  • 1
    [明]
    千林摇落暮天寒,短景经檐岁序残。
    口舌得官齐虏易,膏肓致疾上医难。
    无根荒蔓风飘急,阅世松乔气厚蟠。
    鸿雁随阳经远道,帛书何日到长安?
  • 2
    [宋]
    笔端忘杻械,舌本贵温润。
    明明犹麟书,作世大龟镜。
    哀哉束高阁,斯文久不胜。
    皇五开老眼,牵复首拜命。
    秋来举子场,谁领斯文印。
    向来针膏肓,必古司农郑。
  • 3
    [宋]
    后人百事不如古,创立造为难悉数。
    一百苟且万千年,一夫阿狥弥九土。
    神仙不死岂有之。
    起自秦皇并汉武。
    蜀陵冀角民鼓乱,楼殿至今连海宇。
    从明未载心神飞,无根金人忽如睹。
    膏肓遂成不可治,五教壅寒生民苦。
    帝城元夜移三山,天河七夕桥织女。
    倡优侏儒为戏乐,淫词浮文作贡举。
    卖盐沽酒充科赋,吹箫执籥送丧死。
    一般更有乱生我,背弃劬劳事歌舞。
    造端良是魏隋间,以至开元遂为瘉。
    四海之人皆若狂,谀舌纷纷蔽明主。
    五凤楼前舞千秋,渔阳动地来鼙鼓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