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论俗十二首》

悬墙挂德音,尽驰今年租。
旄倪发欢谣,助达和气舒。
皇恩施甚厚,疲疗望少苏。
吁嗟吏舞文,诏纸墨未渝。
借贷尽白著,勾稽穷宿逋。
掊克傥归公,民贫犹乐输。
量权徵倍耗,夤缘窃其余。
宁逢盗剽攘,厌闻吏追呼。
盗奸久必戢,吏奸无由锄,雷霆不言威,肉食忍自诬。
故态勿狃习,穷阎勿侵渔。
勿谓天听高,勿谓黔首愚。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诗歌。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皇帝减免租税的德音的赞美,同时也揭露了官吏舞文弄墨、贪婪掊克的丑恶行径,表达了对人民受剥削、压迫的同情。 诗歌开头“悬墙挂德音,尽驰今年租”,直接点明了皇帝减免租税的德音,这一措施使得百姓欢欣鼓舞,助达和气舒。接着“皇恩施甚厚,疲疗望少苏”,进一步赞美了皇帝的恩德,表达了人民对皇帝救济的渴望。 然而,诗歌转而揭露官吏的丑恶行径,“吁嗟吏舞文,诏纸墨未渝”,官吏们舞文弄墨,欺压百姓,使得皇帝的德音无法真正落实到百姓身上。“借贷尽白著,勾稽穷宿逋”,官吏们借贷白著,勾稽旧欠,贪婪无比,中饱私囊。 “掊克傥归公,民贫犹乐输”,诗人通过假设,表达了人民即使贫困也乐意输税,只要官吏不贪婪。“量权徵倍耗,夤缘窃其余”,但是官吏们却权衡征收,耗尽民脂民膏,中饱私囊。 “宁逢盗剽攘,厌闻吏追呼”,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人民宁愿遇到盗贼抢劫,也不愿受到官吏的敲诈勒索。“盗奸久必戢,吏奸无由锄”,盗贼的奸恶行为久而久之必定收敛,但官吏的奸恶行为却无法根除。 最后“雷霆不言威,肉食忍自诬。故态勿狃习,穷阎勿侵渔。勿谓天听高,勿谓黔首愚”,诗人呼吁皇帝和官吏们不要滥用威权,不要贪图享乐,不要欺压百姓。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肯定,呼吁人民不要放弃争取自己的权益。 整首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创作背景
《论俗十二首》是宋代诗人刘子翚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以当时的社会风俗为创作背景,对民间习俗、礼仪规范、道德伦理等方面进行了评议和探讨。刘子翚生活在宋代,这是一个经济、文化、科技都相对发达的时代,社会风俗也在发生变化。通过对社会风俗的观察和描绘,刘子翚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社会道德风气的关切。 以上仅是简要的分析,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创作背景,可以查阅相关的诗歌鉴赏资料或书籍。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