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偈三十五首》

断除须发著僧衣,精进当遵古佛仪。
一念不生亲领略,方知我法妙难思。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剃发修行,精进遵循古佛的教诲,通过修行达到一念不生的境界,最终领悟到佛法的奥妙。整首诗具有深刻的佛教哲理和人生示。 首句“断除须发著僧衣”,通过僧人剃发修行的形象,展现了佛教徒剃度出家的仪式,象征着与世俗的割舍和修行的开始。 次句“精进当遵古佛仪”,强调僧人应该勤奋修行,遵循古佛的教诲,传承佛教的智慧。 第三句“一念不生亲领略”,描述了僧人修行的境界,即一念不生,心无杂念,亲自领略到佛法的精髓。这个境界是修行者所追求的,体现了佛教强调内心清净、超越世俗的思想。 最后一句“方知我法妙难思”,表达了僧人修行成功后,领悟到佛法的奥妙,难以用言语表达。这个“妙难思”的境界,是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修行者所向往的目标。 整首诗通过僧人的修行历程,展示了佛教的智慧和哲理,引导人们追求内心清净、超越世俗的境界。同时,诗歌的意象和语言也具有美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偈三十五首》是宋朝诗人释祖珍所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文化和中国古代的禅宗传统有关。释祖珍作为一位禅师,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佛法、人生和自然的感悟。这些诗歌通常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旨在引导读者领悟禅宗的精髓。 在禅宗传统中,禅师们经常通过诗歌、偈语等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教诲。这些诗歌往往言简意赅,充满象征和隐喻,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因此,《偈三十五首》可以说是释祖珍在禅宗修行过程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和心得体会。 要了解《偈三十五首》更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深入研究释祖珍的生平、修行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因素。
相关诗词
  • 1
    [宋]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
    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
    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
    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
  • 2
    [宋]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这里见得,黄面瞿昙。
    隐身无地,其或渺漫。
    不分照雇,眉毛鼻孔。
  • 3
    [宋]
    欲渡巨少,必假方舟。
    橹棹俱全,风帆两便。
    夜观星月,昼视云山。
    万里之遥,一瞬可到。
    人心尽畏波涛险,未必被涛险似心。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