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偈三首》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
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
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
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诗意的作品,它通过描绘一个神秘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和哲理的探索和思考。 首先,诗的前两句“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描绘了一个富有神秘色彩的场景,一个身穿碧眼胡僧的人在数着数字,但是他的数数似乎无法完成,因为他的数字一直无法达到一定的数量。这暗示着一种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和探索精神,同时也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 接下来,“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这两句描绘了两个神秘的形象:泥牛和木马。泥牛入海和木马追风这两个动作表现出一种无尽的追求和探索的精神,他们前往新罗和天竺这两个佛教圣地,体现了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敬仰。 “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中心的追寻和探索。天竺是指古印度,是一个佛教圣地,作者在补陀岩上询问观音,表现出他对佛教文化和哲理的深深思考和探索。 “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这句描绘了普贤佛的笑容和鼓励,也表达了作者对探索的热情和归宿的思考。秋水深则暗示着深深的思考和内心的探索。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哲理的思考,它通过描绘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和哲理的深深敬仰和思考。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探索的热情和归宿的思考。这种探索精神和思考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创作背景
释道如的《偈三首》是在宋代佛教文化繁荣的背景下创作的。当时,禅宗在宋代佛教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许多僧侣通过诗歌、偈语等形式表达禅宗思想和修行体验。释道如作为一位佛教僧人,也受到了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创作了这首《偈三首》。 这首诗歌以佛教智慧和禅宗哲学为背景,运用了佛教的理念和禅宗的范畴,通过寓言般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和概念,如“轮回”、“扭曲火焰”、“五蕴虚空”等,都是佛教和禅宗中的重要概念,通过这些形象的运用,诗人探讨了人们对事物本质的错觉和执着,以及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需要超越的境界。 综上所述,释道如的《偈三首》是在宋代佛教文化繁荣的背景下,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而创作的,旨在表达禅宗智慧和修行体验。
相关诗词
  • 1
    [明]
    壮哉陈明之,有此两玉骢。
    一骢色作葡萄锦,一骢雪尾云为鬃。
    咄哉明之此非画,两胡碧眼睛相射。
    手中绿绳三尺捶,人马意态俱闲暇。
    燕郊二月沙草春,淡风艳日开烟尘。
    两龙浴罢桃花水,迥视八极生精神。
    十年侍朝未央殿,西北贡马寻常见。
    驽骀岂有仗下材,空劳万乘临轩看。
    有如此图诚不多,举足万里无山河。
    试令放驰九折坂,定与飞鹘争先过。
    神物不受人间役,冥冥天意应相属。
    明朝卷轴送还君,莫使春雷惊我屋。
  • 2
    [宋]
    长耳追风走似流,黔人空使载驴舟。
    巾箱欲置无容处,来与骚人款段游。
  • 3
    [宋]
    世乱弃禄仕,居闲食苦贫。
    置田上庸山,稍依农亩邻。
    岁入无几何,诛求方荐臻。
    老农幸导我,播植当自勤。
    晨起具餱粮,伐木西涧滨。
    畲田去岁秋,稸粟今年春。
    肥硗半百亩,良苗生已匀。
    监督课子弟,耘耔烦隶人。
    所望在一饱,讵敢悲苦辛。
    及此岁将晏,场功躬自亲。
    所得未偿费,相顾但深颦。
    归去且读书,愧兹百年身。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