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袖刺》

袖刺谒诸邻,徘徊寄心赏。
潭潭广厦深,咳唾生余响。
兹邦怀地宝,比屋夸雄敞。
如何蓬庐士,贫贱安所养。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拜访邻居的场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贫富差距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袖刺谒诸邻”,通过“袖刺”这个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诗人谦虚而又虔诚地拜访邻居的情景。“徘徊寄心赏”,则表达了诗人在拜访过程中,心怀敬意,仔细欣赏邻居的豪宅。 接着,“潭潭广厦深,咳唾生余响”,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邻居豪宅的深广,以及豪宅内的热闹场面。这两句既展示了诗人的赞美之情,又为下文的转折做了铺垫。 然后,“兹邦怀地宝,比屋夸雄敞”,通过对当地富饶和房屋雄壮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社会的繁华景象。 最后,“如何蓬庐士,贫贱安所养”,诗人以“蓬庐士”代指贫贱之人,表达了对贫富差距的疑问和感慨。这两句诗凸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关注,以及对贫贱人士生活困境的同情。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贫富差距的敏锐观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袖刺》是宋朝诗人刘子翚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刘子翚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宋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刘子翚亲身经历了这些苦难,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袖刺》这首诗,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社会上的不公和腐败现象,表现了诗人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诗中的“袖刺”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抗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悲愤。 综上所述,《袖刺》的创作背景是宋朝社会动荡和刘子翚个人经历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抗争。
相关诗词
  • 1
    [宋]
    金锡指归鸿,田衣猎晓风。
    春江片席远,松月一房空。
    新句别离后,旧山魂梦中。
    到京当袖刺,馆阁尽名公。
  • 2
    [宋]
    荒学蹄涔易窥底,禄遫不应夹帝里。
    昧为此役君定笑,当念平生意行耳。
    过耳毁誉纷相半,曳裾袖刺何尝惯。
    餬口未忘丐斗升,投闲正须问祠观。
    归云倦鸟且罢休,镜中头颅盍反求。
    小儿能耕妇能饷,老子卒岁良优游。
    石友青云两君在,肺肝倾倒不自大。
    还家犹可诧里闾,渠侬只博白眼待。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