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读曾吉甫横碧斋诗》

携锄引荒泉,偶步松岗北。
泠然毛骨清,楚尾见秋色。
稻气馥初凉,柽阴澹微日。
缅怀小斋居,棂槛增岑寂。
旷度灭知闻,微吟数峰碧。
若人端好修,珍驾动无迹。
深穷伊水源,峻陟衡山极。
终焉憩孔林,所乐惟自得。
延和数酌醪,侑静一编易。
向来辱倾输,洞见胸中白。
思亲道匪侔,既远情不怿。
矧余质冥顽,固未易刻画。
尊生有遐心,克已无全力。
以兹畏所知,负负常夕惕。
余波傥时渐,玉汝天其或。
作品赏析
这首诗歌在内容上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人生和自我的深沉思考和感慨。诗人以携锄引荒泉,偶步松岗北为引子,将读者带到了一个清冷、寂静的自然环境中,通过描绘秋色、稻气、柽阴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 接着,诗人缅怀小斋居,棂槛增岑寂,表达了对安静、孤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无奈。旷度灭知闻,微吟数峰碧,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内心世界。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自我反省。若人端好修,珍驾动无迹,深穷伊水源,峻陟衡山极,这些句子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探寻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亲情和友情的思念,思亲道匪侔,既远情不怿,以兹畏所知,负负常夕惕。 整首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简洁明了,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自我的独特感悟和思考,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示和感悟。
创作背景
《读曾吉甫横碧斋诗》是宋朝诗人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首先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诗人与曾吉甫的关系**:刘子翚和曾吉甫可能是朋友或者同时代的文人,他们之间可能有过一些交往或文学交流,这为刘子翚创作这首诗提供了一定的动机和背景。 2. **横碧斋的意象**:诗题中提到的“横碧斋”可能是曾吉甫的书房或住所,具有一定的景致和文化氛围。刘子翚通过阅读曾吉甫关于横碧斋的诗作,产生了共鸣和创作灵感。 3. **宋朝的文化环境**: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雅士之间的文学交流比较频繁。刘子翚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受到曾吉甫诗作的启发,以诗回应,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读曾吉甫横碧斋诗》的创作背景是刘子翚在阅读曾吉甫关于横碧斋的诗作后,受到启发和共鸣,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创作了这首诗。同时,宋朝的文化繁荣和文人之间的交流也为这首诗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文化背景。
相关诗词
  • 1
    [唐]
    迢递终南顶,朝朝阊阖前。
    朅来青绮外,高在翠微先。
    双凤蹇为阙,群龙俨若仙。
    还知到玄圃,更是谒甘泉。
    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
    诡容纷入望,霁色宛成妍。
    东极华阴践,西弥嶓冢连。
    奔峰出岭外,瀑水落云边。
    汉帝宫将苑,商君陌与阡。
    林华铺近甸,烟霭绕晴川。
    既庶仁斯及,分忧政已宣。
    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
    济济金门步,洋洋玉树篇。
    徒歌虽有属,清越岂同年。
  • 2
    [明]
    鸳鸯七十自成双,翠袖红颜映碧泷。
    淮水有时邀玉笛,秦楼无伴对银缸。
    梨云入夜长飞梦,桃叶乘春欲渡江。
    相望本无千里隔,共看明月照寒窗。
  • 3
    [唐]
    朱前疑著绿,逯仁杰著朱。
    阎知微骑马,马吉甫骑驴。
    将名作姓李千里,将姓作名吴栖梧。
    左台胡御史,右台御史胡。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