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芦》

江湖渺无际,弥望皆高芦。
芦本水滨物,久疑平陆无。
移根偶种植,沟浅土不污。
纵横勿遍地,叶卷多葭莩。
白花可为絮,长干须人扶。
每当风雨夕,萧萧亦江湖。
宛如扁舟过,榜人共歌呼。
浩然发归兴,岂为思莼鲈。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湖芦苇的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芦苇的美丽和坚韧。诗中以芦苇为主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句“江湖渺无际,弥望皆高芦。”描绘了江湖的辽阔和无际,满眼都是高高的芦苇。通过“渺无际”和“皆高芦”的对比,突显了芦苇的壮观和江湖的浩渺。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芦苇的生长环境和形态,展现了芦苇的坚韧和美丽。“芦本水滨物,久疑平陆无。”说明了芦苇本是水边的植物,但久而久之,人们已经怀疑平原陆地上是否还有芦苇的存在。“移根偶种植,沟浅土不污。”描绘了芦苇被移植到浅沟中,虽然土壤并不肥沃,但芦苇仍然能够生长。 “纵横勿遍地,叶卷多葭莩。”描绘了芦苇的叶子卷曲,上面有很多葭莩,但芦苇并不蔓延遍地,保持了其优雅的风姿。 “白花可为絮,长干须人扶。”描绘了芦苇的白色花絮可以用来做絮状物,而长长的芦秆则需要人们的扶持才能保持直立。 “每当风雨夕,萧萧亦江湖。”描绘了每当风雨来临,芦苇就会发出萧萧的声音,仿佛在呼应着江湖的波涛。 “宛如扁舟过,榜人共歌呼。”通过比喻,描绘了芦苇像一叶扁舟在江湖中飘过,船夫们共同歌唱。 最后两句“浩然发归兴,岂为思莼鲈。”表达了诗人看到芦苇后的豪情壮志,引发了归乡的兴趣,但并不是因为思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 整首诗通过对芦苇的生动描绘和比喻,展现了芦苇的美丽和坚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吴宽的《芦》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自然环境有关。诗人通过对芦苇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诗中的芦苇生长在江湖之间,看似平凡,但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即使在风雨中也能萧萧作响,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也可能借芦苇之形象,寓意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1
    [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
  • 2
    [唐]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 3
    [宋]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
    霁天空阔,云淡梦江清。
    独棹孤蓬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
    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
    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
    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
    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