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饮酒三首》

睫常在目前,如何目不见。
死常随我身,如何我不患。
好高穷远深,至近反忽慢。
谁知衽席间,而乃即天汉。
万古亦非遥,一息长无算。
老彭与殇子,寿夭相等看。
静观蜉蝣羽,可同白石烂。
¤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和理解。它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比喻和对比,阐述了对于时间、生命、存在和自我认知的一些观点。 “睫常在目前,如何目不见”,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于“视而不见”的困惑和反思。这里,眼睛就像是一种认知工具,睫也代表着事物本身,但在我们的认知中,事物就在眼前,但我们却看不见,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对世界的一种常态忽视。这反映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对身边的寻常事物视而不见,过于追求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死常随我身,如何我不患”,这里的“死”并非字面意思,而是用来比喻人生的必然终点,是对生死无常的深入理解。作者提出无论个人如何抗拒,死亡总是伴随着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我们无法避免身体上的疾病一样。但这种认识并不使我们感到恐惧,反而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存在的珍视。 “好高穷远深,至近反忽慢”,这里作者用一种深远的视角来观察世界,认为越是遥远、高深的事物,我们越是向往和追求,但当我们真正接近这些事物时,反而可能会忽视它们的重要性。这反映了人们对于未知和神秘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在追求过程中容易忽视身边的重要事物。 “谁知衽席间,而乃即天汉”,这句诗中,“衽席间”代表身边的事物,“天汉”则象征着高远、神秘的事物。作者认为我们往往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答案和意义,却忽视了那些高远神秘的事物中蕴含的智慧和示。这表达了作者对身边事物的重视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 最后,“万古亦非遥,一息长无算”,作者认为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无论是万古的变迁还是一瞬间的呼吸,都是生命的存在。这种观念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刻的生命,把握住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和理解,提醒我们要珍视身边的事物,把握住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同时也要对未知和神秘的事物保持探索精神。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饮酒三首》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宋登春个人的生活经历,二是明代的社会背景**。 从作者的经历来看,宋登春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壮年,但已经历了多次科举考试的失败,这使他感到十分沮丧和失落。同时,他的家庭生活也不太如意,存在种种困难和烦恼。 从社会背景来看,明代社会虽然经济繁荣,但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这种社会状况也可能对宋登春的创作心态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宋登春在个人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的双重压力下,创作了《饮酒三首》,借酒浇愁,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相关诗词
  • 1
    [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2
    [魏晋]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
    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 3
    [魏晋]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