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结此庵寄残影,有问此庵坏不坏。 一语发出甚奇怪,随他口下答不坏。 凡属形相皆是坏,为甚此庵却不坏。 六窗俱透无一物,常光无内亦无外。 劫火洞然大千坏,吾结此庵实不坏。 行住坐卧于其中,只是寻常个境界。 有时松风閒举话。 万象森罗齐爽快。 |
| 这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禅意的诗。诗人通过描述一座“不坏”的庵,表达了对于生命、宇宙和存在的深刻理解。 “吾结此庵寄残影,有问此庵坏不坏。”诗人建立了一座庵,用来寄托残影,有人问这个庵会不会坏。这里的“残影”可以理解为生命的痕迹或者记忆。 “一语发出甚奇怪,随他口下答不坏。”诗人回答说这个庵不会坏,这个回答让人觉得奇怪。 “凡属形相皆是坏,为甚此庵却不坏。”所有的形状和相貌都会坏,为什么这个庵却不会坏呢?这里诗人引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即什么是永恒,什么会变化。 “六窗俱透无一物,常光无内亦无外。”这里的“六窗”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常光”指的是内心的智慧之光。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的洞察,认为内心的光明可以穿透一切,没有内外之分。 “劫火洞然大千坏,吾结此庵实不坏。”劫火洞然,大千世界都会坏,但我建的这座庵却实实在在不会坏。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认为虽然一切都会变化,但内心的本质却是不变的。 “行住坐卧于其中,只是寻常个境界。”诗人在这个庵中行住坐卧,这只是一种寻常的境界。这里的“寻常”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平静接受和深刻理解。 “有时松风閒举话,万象森罗齐爽快。”有时在松风中闲聊,万象森罗,一切都让人感到清爽痛快。这里的“松风”和“万象森罗”都象征着大自然的广阔和宇宙的浩渺。 整首诗充满了哲思和禅意,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宇宙和存在的深刻理解。通过描述一座不坏的庵,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内心的世界,这个世界超越了形状和相貌,超越了生死和变化,是一个永恒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