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洞仙歌·风餍雨足》

风餍雨足,也解为花地。
收拾浮云放新霁。
爱调亭小翠,点滴猩红,新妆了,妃子朝来睡起。
遥知春有主,整顿欢娱,兴在新亭锦围底。
便选歌燕赵,授简邹枚,须记作他日,城山盛事。
笑东君不用管杨花,任飞去天涯,在东风里。
作品赏析
这首词通篇写景,借景抒怀。新亭,指饯春的雅集。杨花,即柳絮。此词借咏春光而寓欢乐之情,上片以景起,以情结,大处落笔,又细致入微。作者以鸟瞰的笔法,纵览山容水态,从大处落笔,着力刻画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春光,结尾处又从登山临水,归结到盛况欢娱。全词层次分明,前后映衬,虚实相生,别有情趣。 词首先从登临时的空间转换角度写出。春天的风雨之后,必是一片明净的新晴。“风餍雨足”四字十分传神,“新霁”二字为“霁”的拟人化写法。由风而雨而云,联想到世事人生:有多少积压的烦恼一扫而空;有多少沉积的忧愁一涤而清。“也解为花地”实为喻体,“花”喻良辰美景,“地”为助词,犹“之时”也。由此上下片自然转接。“爱调亭小翠,点滴猩红”,两句以夸张笔法绘出春景之娇美:春雨如颗颗小翡翠珠儿,点点洒洒,轻轻悠悠地落在大红色的亭子上;红绿相映,益发使人乐在其中。两句使早春的浓郁之香甜之气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 “新妆了,妃子朝来睡起”两句反用白居易《长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诗意。以贵妃喻所游之春色也。“遥知春有主”句承前而加以放大:良辰美景定然有个主人,此处用来作为此景之主笔。“整顿欢娱”两句写尽情欢乐。“便选歌燕赵,授简邹枚”,两句是说:应该歌吟赏景,作诗遣兴。“须记作他日”句一作“须记取作他日盛事”,更进一步说明要留其纪念。“城山盛事”,可以理解为饯春胜事,也可以理解为更广泛、更重大的有意义之盛事。它说明只要人们“整顿欢娱”,就会创造出这样的盛事。“便笑东君不用管杨花”,到了暮春杨絮飘零季节,作者劝说恼人的春风。在如锦如画的春光里,不必去管毫无用处的杨花任其飘去天涯。 这首词情景交融、化用前人诗句和造语清新、虚实相生为其主要特点。全词上下片都是写景之笔墨,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浓郁之情韵。读罢全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词人善于从多种修辞手法中汲取其长处为己所用,或夸张、或反衬、或拟人、或直抒胸臆,所以词句显得格外生动。此词是作者在良辰美景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后写下来的,它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积极乐观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洞仙歌·风餍雨足》是宋朝刘子寰的一首佳作**。对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历史记载并不丰富。但我们可以从词的内容和风格来推测一下可能的背景。 首先,从词的标题《洞仙歌·风餍雨足》来看,它很可能描述了一个风雨交加的景象,这为整首词定下了基调。再结合宋朝的时代背景,那是一个文化繁荣、但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的年代,这样的环境为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而刘子寰本人,作为一个文人,很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感受到了生活的波折和不易,于是借助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词中的风雨意象,也许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雨,更隐喻了社会的风雨和人生的起伏。 综上所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刘子寰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感受到了生活的波折和不易,进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相关诗词
  • 1
    [当代]
    输赢成败,又争由人算。
    且自逍遥没人管。
    奈天昏地暗,斗转星移。
    风骤紧,缥缈风头云乱。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梦里真真语真幻。
    同一笑,到头万事俱空。
    胡涂醉,情长计短。
    解不了,名疆系嗔贪。
    却试问:几时把痴心断?
  • 2
    [清]
    书床镜槛,记相连斜桷。
    惯见修蛾远山学。
    倩青腰受简,素女开图,才凝盼,一线灵犀先觉。
    新来窥宋玉,不用登墙,近在蛛丝画屏角。
    见了乍惊回,点屐声频,分明睹翠帷低擢。
    旋手揭,流苏近前看,又何处迷藏,者般难捉。
  • 3
    [清]
    谢娘春晓,借贫家螺黛。
    须拗花枝与伊戴。
    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
    原不分,云母船窗同载。
    丛祠灯火下,暗祝心期,众里分明并侬拜。
    尽说比肩人,目送登舻,香渐辣晚风罗带。
    信柔橹,呕哑拨鱼衣,分燕尾溪流,赤栏桥外。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