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风何事入神州,一扫天衢万百楼。 莫为朱门夸炙手,又令赤子叹焦头。 诗人幸有湖山在,壮士能为富贵谋。 世事可惊言不尽,得休休处便休休。 |
|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通过对自然风情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公正的追求。 首联“融风何事入神州,一扫天衢万百楼”,描绘了一幅自由自在的风儿在中国大陆上扫过广阔的天际,横扫千楼的壮观景象。这里,诗人巧妙地借用了融风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融风,即南风,温暖而宜人,象征着公正和公平。然而,现在这股本应带来公正的融风却进入了神州大地,却似乎并未给神州带来公正和公平。 颔联“莫为朱门夸炙手,又令赤子叹焦头”,直接揭示了社会的现实问题。这里诗人用朱门和赤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朱门,即富贵之家,炙手可热;赤子,即百姓,生活困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贫富悬殊的强烈不满,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深深同情。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描绘湖山美景和壮士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下,人们仍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然而,诗人也清醒地认识到世事如海,难以言尽,因此得休时则休。这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生活无常的无奈接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深深关怀。诗人以融风为象征,表达了对公正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以湖山和壮士为比喻,表达了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下,人们仍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最后以“得休休处便休休”为结句,既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生活无常的无奈接受。整首诗充满了对公正和公平的深深向往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