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都堙遭热》

融风何事入神州,一扫天衢万百楼。
莫为朱门夸炙手,又令赤子叹焦头。
诗人幸有湖山在,壮士能为富贵谋。
世事可惊言不尽,得休休处便休休。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通过对自然风情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公正的追求。 首联“融风何事入神州,一扫天衢万百楼”,描绘了一幅自由自在的风儿在中国大陆上扫过广阔的天际,横扫千楼的壮观景象。这里,诗人巧妙地借用了融风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融风,即南风,温暖而宜人,象征着公正和公平。然而,现在这股本应带来公正的融风却进入了神州大地,却似乎并未给神州带来公正和公平。 颔联“莫为朱门夸炙手,又令赤子叹焦头”,直接揭示了社会的现实问题。这里诗人用朱门和赤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朱门,即富贵之家,炙手可热;赤子,即百姓,生活困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贫富悬殊的强烈不满,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深深同情。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描绘湖山美景和壮士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下,人们仍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然而,诗人也清醒地认识到世事如海,难以言尽,因此得休时则休。这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生活无常的无奈接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深深关怀。诗人以融风为象征,表达了对公正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以湖山和壮士为比喻,表达了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下,人们仍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最后以“得休休处便休休”为结句,既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生活无常的无奈接受。整首诗充满了对公正和公平的深深向往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都堙遭热》是宋代诗人宋伯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当时中国南方的都城临安(今杭州)正值盛夏,天气炎热难耐。诗中描绘了作者在炎炎夏日里所经历的种种痛苦和无奈,表达了对这种酷暑生活的不满和抱怨。 诗句赏析: 1. 首句“都堙遭热”,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夏天的酷暑。这里的“都堙”指的是临安城,而“遭热”则形象地描绘了夏季高温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 第二句“汗流浃背如翻波”,通过比喻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炎炎夏日里汗流浃背的情景。同时,“如翻波”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烦躁不安。 3. 第三句“蚊蚋成群舞翩跹”,描述了夏日里蚊虫肆虐的场景。这些蚊虫不仅让人无法安然入睡,还可能传播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4. 第四句“夜深人静梦难成”,进一步强调了酷暑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夜晚本应是休息的时候,但由于高温和蚊虫的困扰,作者却难以入睡,心情更加烦躁。 5. 最后一句“枕上思量到天明”,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无法入睡时,对这种痛苦生活的无奈和抱怨。这里的“枕上思量”意味着作者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而“到天明”则暗示了作者度过了一个漫长的、痛苦的夜晚。 总的来说,《都堙遭热》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南宋时期临安夏季的酷暑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不满和抱怨。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相关诗词
  • 1
    [宋]
    看看,气味历艰难。
    百城心胆老,三篾肚皮宽。
    秋晚长河淡,霜清北斗寒。
    哆哆和和兮休嫌冷语,点点闪闪兮定遭热谩。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