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地一遽庐,吾身自卷舒。 翁能从失马,子亦岂知鱼。 谨独甘居漏,安贫且饭疏。 昨非今未是,宁不赋归欤。 |
| 这首诗《天地一遽庐,吾身自卷舒》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态度。 首联“天地一遽庐,吾身自卷舒。”中,“天地”象征着广阔的世界,“遽庐”则表示简陋的居所。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人生就像天地一样广阔,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像遽庐一样,虽然简陋,但我们可以自由地调整自己的态度,像卷舒的叶子一样,随遇而安,自在生活。 颔联“翁能从失马,子亦岂知鱼。”运用了寓言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经历的看法。“失马”可能象征着一些小的挫折或损失,但只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就可能从中得到收获。“子亦岂知鱼”则表示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追求,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颈联“谨独甘居漏,安贫且饭疏。”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谨独”表示在孤独和困难中保持谨慎和自律,“甘居漏”则表示愿意住在简陋的地方,即使环境艰苦。“安贫且饭疏”则表示即使生活贫困,也要保持对生活的尊重和对食物的珍惜。 尾联“昨非今未是,宁不赋归欤。”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昨非”表示过去的错误或不足,“今未是”则表示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愿意回归自然,重新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态度,强调了乐观、积极、自律、尊重和珍惜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回归自然,重新开始的精神追求。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值得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