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夜过乌镇》

望极模糊古树林,弯弯溪港似难寻。
荻芦花重霜初下,桑拓阴移月未沉。
恨别情怀虽恋酒,送衣时节怕闻砧。
夜行船上山歌意,说尽还家一片心。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夜晚归家途中的感受的诗,诗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伤感。 首联“望极模糊古树林,弯弯溪港似难寻”描绘了诗人远望归途的情景。模糊的古树林,弯弯的溪港,都给人一种迷茫和难寻的感觉,这可能正是诗人当时心情的写照。他可能是在寻找某种意义,某种安慰,但是一切都显得那么模糊和难以捉摸。 颔联“荻芦花重霜初下,桑拓阴移月未沉”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荻芦花在霜后显得更为厚重,桑拓阴在月光下慢慢移动,这些都是那么的宁静而美丽,但是诗人却无法从中找到安慰。他可能正在思考自己的处境和未来,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颈联“恨别情怀虽恋酒,送衣时节怕闻砧”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痛和对家乡的思念。虽然喝酒可以暂时缓解心中的痛苦,但是当听到送衣时的砧声,那种思念之情又会重新涌上心头。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让人深感同情。 尾联“夜行船上山歌意,说尽还家一片心”描绘了诗人夜行船上听到山歌的感受。山歌可能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也可能唱出了诗人的心声,它可能说尽了回家的艰辛和喜悦,也可能说尽了思乡之情。这一联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让人深感其情感的深沉和丰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归家途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伤感。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让人深感其情感的深沉和丰富。
创作背景
《夜过乌镇》是宋代诗人宋伯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晚经过乌镇时所看到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自古以来,乌镇就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以独特的运河文化、古建筑群和民俗风情而闻名于世。宋伯仁生活在南宋时期,他是一位官员兼文学家,曾多次游历江南地区,对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光已经落下,乌鸦在啼叫,霜气弥漫在天空中。江边的枫树和渔火映照在水中,让人感到一种忧郁的氛围。这里的“江枫”指的是江南地区的枫树,因为江南地区的气候适宜枫树生长,所以枫树成为了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 接下来的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则描绘了作者所经过的地点——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寒山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建于唐代,因地处寒山而得名。这里的“夜半钟声”指的是寺庙里的钟声,这种钟声在夜晚特别响亮,能够传到远处的客船上。这两句诗通过对寒山寺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文化的敬仰之情。 最后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则是作者对自己所见所感的总结和反思。他认为这种美好的情感可以成为回忆,但是在当时却已经失去了意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水乡夜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江南文化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相关诗词
  • 1
    [明]
    东风吹雨如吹尘,野烟漠漠遮游人。
    须臾云破日光吐,绿波蹙作黄金鳞。
    落花流水人家近,鸿雁凫瑽飞阵阵。
    一双石塔立东西,舟子传言是乌镇。
    小桥侧畔有青旗,暂泊兰桡趁午炊。
    入馔白鱼初上网,供庖紫筍乍穿篱。
    茜裙缟袂搴帘出,巧语殷勤留过客。
    玉钗坠鬓不成妆,罗帕薰香半遮额。
    自言家本钱塘住,望仙桥东旧城路。
    至正末年兵扰攘,凭媒嫁作他家妇。
    良人万里去为商,嗜利全无离别肠。
    十载不归茅屋底,一身独侍酒垆傍。
    相逢既是同乡里,何必嫌疑分彼此
  • 2
    [宋]
    寂寞梁朝寺,深廓十数閒。
    碑存知殿古,香冷觉僧残。
    断岸舟横浦,平坡树补山。
    休文如好在,依旧带围宽。
  • 3
    [明]
    两两归舟晚渡关,孤云倦鸟各飞还。
    月明乌镇桥边夜,梦里犹呼起看山。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