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

弥陀岩下苍榕树,借我今年两度游。
客思凄凉无奈老,水光潋滟最宜秋。
便思乘兴归沧海,却恨知心远白鸥。
日暮强随年少去,溪山好处尽成愁。
作品赏析
《弥陀岩下苍榕树,借我今年两度游》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作者两次游览弥陀岩下的苍榕树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弥陀岩下苍榕树,借我今年两度游”,直接点明主题,描绘了弥陀岩下的苍榕树给作者带来的两次游览之乐。通过“借我”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颔联“客思凄凉无奈老,水光潋滟最宜秋”,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欣赏。作者在游览中感到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凄凉,但同时也发现自然的美景能够让人忘却烦恼,尤其是在秋天的水光潋滟之中,更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颈联“便思乘兴归沧海,却恨知心远白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作者希望像沧海一样自由自在,但同时也感到自己与自然之间的距离遥远,只有那些能够理解自己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知己。这里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日暮强随年少去,溪山好处尽成愁”,最后以日暮时分强随年少离去,但仍然感到溪山处处都是愁情作结,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尽管作者希望能够像年少一样自由自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愿望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自然美景和时光流逝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创作背景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是宋代诗人丘葵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七月望日再次游览弥陀岩时所见到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佛教信仰的虔诚。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弥陀岩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山风景名胜区,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圣地。据史书记载,弥陀岩始建于唐代,历经多次修缮,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寺庙建筑群。而丘葵则是生活在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婉约秀丽著称。 接下来,我们来赏析这首诗的内容。《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忆昔西游两鬓丝,十年重到不胜悲。”这里,作者回忆起自己十年前曾经游览过弥陀岩的情景,当时他还很年轻,如今再次来到这里,已经白发苍苍,感慨万千。 第二部分:“石径萦纡入云端,千峰万壑尽收眼。”这里,作者描绘了自己沿着石径登上弥陀岩的过程,一路上可以看到云雾缭绕、山峰叠嶂的壮丽景色。 第三部分:“佛光普照三千界,法雨滋润万物生。”这里,作者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之情,认为佛法可以普照三千世界,给众生带来福祉和恩泽。 第四部分:“此去经年应不返,白云深处有人家。”最后,作者表示自己这次游览弥陀岩可能是最后一次了,但他仍然会怀念这里的美景和佛教文化。 总的来说,《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是一首优美的山水田园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佛教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相关诗词
  • 1
    [宋]
    对镜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
    色空明暗本来齐。
    真妄体分两种。
    悟则便名静土,更无天竺曹溪。
    谁言极乐在天西。
    了则弥陀出世。
  • 2
    [近代]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
    想当年,吉江辽人民安乐。
    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
    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甲午役,土地削。
    甲辰役,主权堕,江山如故,夷族错落。
    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
    却归来,永作蓬山游,今弥陀。
  • 3
    [明]
    叚鹆色不如鹦鹉,强向筵前学人语。
    网罗西下陇山空,毛羽虽佳不如汝。
    铁衣金觜双雕楹,世间无处无弓矰。
    试听内苑笼中语,空诵弥陀六字名。
    ¤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