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西江月·对镜不须强灭》

对镜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
色空明暗本来齐。
真妄体分两种。
悟则便名静土,更无天竺曹溪。
谁言极乐在天西。
了则弥陀出世。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在表达一种佛教的哲学观念。它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悟性,认为真正的菩提并不需要通过外在的修行或仪式来获得,而是通过内在的自我反思和领悟。 “对镜不须强灭”这句话意味着不要试图通过强制或压抑自己的情感来消除内心的烦恼,而是要接受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从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色空明暗本来齐”表达了物质和虚无是同等重要的,明暗只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这是一种对物质和意识的深度理解,暗示着万事万物都存在于二元对立的世界观中。 “真妄体分两种”是对真理和妄想的区分。真妄是指意识和物质的不同层次和属性,佛教认为所有的存在都由意识所构成,意识和物质构成了我们所处的世界。 “悟则便名静土”表达了悟性的重要性。只有通过领悟,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悟性,认为真正的菩提是通过内在的自我反思和领悟来获得的,而不是通过外在的修行或仪式。它也提醒我们,要接受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从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创作背景
张伯端的《西江月·对镜不须强灭》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道家的哲学思想和修行实践有关。道家强调心性修炼,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这首词通过描绘对镜自观、物我两忘的境界,传达了作者对心性修炼的理解和体悟。同时,词中也表达了对世俗纷扰和执念的超越,体现了道家的超脱和自在的精神境界。
相关诗词
  • 1
    [现代]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2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3
    [宋]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
    喧天画鼓要他听。
    把著花枝不应。
    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
    有时醉里唤卿卿。
    却被傍人笑问。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