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西江月·人我众生寿者》

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
法身通照没吾伊。
念念体分同异。
见是何曾是是,闻非未必非非。
往来诸用不相知。
生死谁能碍你。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佛教的哲学思考,强调了生命的平等和相互关系。首句“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表明佛教哲学认为众生平等,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接下来,“法身通照没吾伊”,表明佛教的法身是普遍照明的,没有你我他她的区别。 “念念体分同异”,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连续性和相互关系,每一个念头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见是何曾是是,闻非未必非非”,这是对真理的探索,提醒人们不要被自己的观念和认知所限制,要开放心态,接受不同的观点。 “往来诸用不相知”,指的是生命中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但又相互影响,人们无法完全理解它们。 “生死谁能碍你”,最后一句是对生命的豁达态度,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没有人能够阻碍生命的流转。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佛教的平等、包容、开放和超越的思想,鼓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真理,面对生死时保持豁达态度。
创作背景
张伯端的《西江月·人我众生寿者》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思想有关。词中提到了“人我众生寿者”,这是佛教中的概念,指的是四种不同的生命形态。这首词通过对比这四种生命形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追求。 同时,张伯端作为宋代的道家学者,他的作品也往往融入了道家思想。因此,这首词也可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表现了作者对道教哲理的理解和阐释。 综上所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涉及到了佛教和道家思想,以及作者对生命本质和哲理的思考。
相关诗词
  • 1
    [现代]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2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3
    [宋]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
    喧天画鼓要他听。
    把著花枝不应。
    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
    有时醉里唤卿卿。
    却被傍人笑问。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