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黄蘖山僧希运》

曾传达士心中印,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华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深邃、感人的佛教诗,似乎是对一位虔诚佛教信徒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这首诗具有深邃的情感,同时也是一位曾沉浸于修行佛法的曾阿士在寻找精神归属与真理过程中的深深自我反思。 “曾传达士心中印”开头两句表达了阿士的佛教修行的经历。他在接受佛教的示与引导后,不断探索佛法的心印,从中体悟真理。 “额有圆珠七尺身”这句描绘了阿士的特殊特征,他的额头有七尺高的圆珠,这可能是对阿士修行功德的象征,表明他已达到了一种超凡入圣的境界。 “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这两句诗描绘了阿士在蜀地(可能是他的修行之地)的十年生活,以及他今日在漳滨渡口接受佛法的过程。其中,“挂锡”和“浮杯”都是佛教术语,分别指代修行和接受佛法的过程。 “一千龙象随高步”中的“龙象”是佛教中的神圣生物,象征着阿士的威严和高尚。“一千”则表达了阿士的追随者之多,表明他在佛教修行中的影响力。 “万里香华结胜因”描绘了阿士的影响力超越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他的精神影响如同香花一样,结下了殊胜的果报。 最后两句“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是阿士的自我反思。他想要追随老师成为弟子,传承佛法,但却不知道应该将佛法交给谁。这表达了阿士对佛法的深深敬仰和责任感,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的困惑和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在寻求真理过程中的内心挣扎和成长。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阿士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和对真理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深深敬仰。
创作背景
《赠黄蘖山僧希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末五代时期的佛教禅宗兴盛有关。裴休是唐朝的一位官员和学者,他对佛教禅宗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研究。黄蘖山僧希运是一位禅宗高僧,裴休与他交往密切,对他深为敬仰。 在这首诗中,裴休赞颂了希运禅师的悟道境界和高尚的品格,表达了对禅宗的信仰和追求。他将希运禅师比作龙象,象征着他具有无比的力量和智慧。同时,诗中也描绘了禅宗修行的艰辛和悟道的喜悦,展现了裴休对禅宗修行的深刻体悟。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佛教禅宗的兴盛和裴休个人的信仰追求密切相关。
相关诗词
  • 1
    [清]
    别离改月,便恹恹成病。
    镇日相思梦难醒。
    唤连船渡口,晚饭芦中,相见了不用药炉丹鼎。
    双银莲叶盏,满贮椒花,同向灯前醉司命。
    昵枕未三更,兰夜如年,奈犹憾乱鸦初景。
    起折赠黄梅镜奁边,但流睇无言,断魂谁省。
  • 2
    [元]
    始华,折枝走,仍赋乐府天仙子,藉以见晌,用韵和之,聊答盛意半额淡妆鸾影翠。
    约略玉人新病起。
    碧彝金雀暗香来,凭竹几。
    薰沉水。
    诗在静华春梦里。
    羞涩蜡痕无意味。
    尽纵绛英争妩媚。
    中州风韵到南枝,归颖计。
    纫兰佩。
    日暮对花愁欲醉。
  • 3
    [宋]
    二公高节厌喧卑,同寄萧宫共展眉。
    玉树冰壶齐品格,野云臯鹤本追随。
    泉流指下何人赏,岳峭毫端祇自知。
    绻恋贤侯美风教,故山归去尚迟迟。
    赠黄孙二处士:《茅亭客话》,黄处士延矩,字垂范,眉阳人也。
    少为僧,性僻而简,咸平中,知州凭公知节召孙知微画,俾处士弹琴。
    二公俱止僧舍,尝会愚茅葶,进士张及赠诗云云。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