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松风亭》

七树怀郑薰,千尺羡晋峤。
弘景招不来,俯仰但长啸。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诗人通过描写山间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七树怀郑薰”直接点明主题,诗人通过对郑薰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所怀的郑薰,应该是一位友人,也可能是自己的故交。郑薰种下的七棵树,成为了诗人寄托思念之物。 “千尺羡晋峤”一句,诗人通过赞美晋峤的高度,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晋峤是山峰的名字,千尺则是对其高度的夸张描述。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弘景招不来,俯仰但长啸”两句,诗人通过对弘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弘景是东晋时期的名士,是诗人的敬仰对象。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无法招来弘景,只能俯仰长啸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这样的描绘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间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景色的赞美,通过对友人的怀念,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松风亭》的作者不是赵良生,它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首散文的创作背景与苏轼被贬谪到广东惠州有关。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由于和当政者的政见不合,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并被安置在惠州(今广东惠州)。在到达惠州后,他居住在嘉祐寺,并游览了当地的松风亭,从而产生了这篇优美的散文作品。这篇散文描绘了松风亭周围的自然景色,并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些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相关诗词
  • 1
    [宋]
    夜深不至春蟾见。
    令人更更情飞乱,翠幕动风亭。
    时疑响屟声。
    花香闻水榭。
    几误飘衣麝。
    不忍下朱扉。
    绕廊重待伊。
  • 2
    [宋]
    年芳已远,凉夏疏疏雨。
    菊占此时开,背佳期、清秋何处。
    滴成金豆,弹破栗文圆,临水槛,倚风亭,全胜东篱暮。
    茱萸未结,谁是多情侣。
    菖叶与葵花,也相饶、也羞妒。
    主人著意,何必念登高,浮酒面,解烦襟,消尽当筵暑。
  • 3
    [宋]
    月榭风亭绕曲池,野梅千树压疏篱。
    暗香别有关情处,独倚栏干默自知。
赵良生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