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感遇(四首)》

淳风去已远,世道日幽昧。
征伐降殷周,祥麟竟遇害。
凤凰化鸡鹜,兰蕙为萧艾。
嗟哉孔与孟,天意屡颠沛。
时运既如此,生民复何赖。
¤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深深忧虑。 首先,诗中提到了淳风已经离我们远去,世道日益昏暗不明。这里的“淳风”可能是指古代的道德风尚,而“世道日幽昧”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的深深忧虑。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征伐降殷周时的景象,然而这祥麟却被害,象征着那些忠良之臣的不幸遭遇。这种悲惨景象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进一步加剧了诗人的忧虑。 凤凰化为了鸡鹜,兰蕙变成了萧艾,这两种动物和植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道德沦丧的深深忧虑。这种变化象征着社会的混乱和不公,使得那些高尚的人和事物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最后,诗人在感叹孔与孟的遭遇时,再次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道德沦丧的深深忧虑。同时,他也对那些有智慧和道德的人在面对命运的不公时,无法改变现状而感到无奈。 最后一句“生民复何赖”,则是对整个社会的不满和失望,对人民的生存状态感到绝望,对未来感到深深的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社会现象,即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社会公正缺失、道德沦丧等问题,表达了诗人对这些问题的深深忧虑。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人民生存状态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深深无奈。
创作背景
**《感遇(四首)》的创作背景主要是明代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政治腐败**。郑梦周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困境和人民苦难的感慨,描绘了一个淳朴风气已经远去、现实世道日渐幽昧的社会景象。他对征伐降殷周、祥麟遇害等事件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心的迷失。
相关诗词
  • 1
    [唐]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2
    [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3
    [当代]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