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登更好堂同景思少卿表丈韵》

万里同行一瘦筇,寻山问水有先容。
更穷天姥投南路,已过台山第几峰。
从此又随双涧月,不妨曾听五峰钟。
却从更好堂前望,满眼诗材思不供。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和欣赏壮丽的自然景色。诗中描绘了作者与瘦筇同行,寻山问水,探索天姥和台山的美丽景色的情景。 首句“万里同行一瘦筇”,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作者与瘦筇的同行,象征着探索的旅程。瘦筇可能是一种竹制的登山杖,象征着坚韧和毅力,也代表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的决心。 “寻山问水有先容”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寻找山水的过程,得到前人的引导和指引。这里用“有先容”表示有前人的引导,强调了前人对于探索自然的贡献和价值。 “已过台山第几峰”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作者已经越过了台山的众多山峰,展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坚持。 “从此又随双涧月,不妨曾听五峰钟”这两句则转向了对月夜和五峰钟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静谧和宁静的向往。双涧和五峰钟声都是自然景色中的重要元素,它们与月夜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 最后,“却从更好堂前望,满眼诗材思不供”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在堂前眺望远方美景,思绪万千,激发了诗的灵感和创作欲望。这里用“满眼诗材思不供”来形容诗意的涌现,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悟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与瘦筇同行,探索天姥和台山美丽景色的过程。通过对山水的赞美和静谧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激情。
创作背景
《登更好堂同景思少卿表丈韵》是宋朝诗人王嵎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和景思少卿表丈一同登览更好堂,欣赏美景,抒发情感有关。在古代,文人雅士常常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对自然、人生、友情等的感悟。因此,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与景思少卿表丈一同游览更好堂时,被美景所感,即兴创作而成。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古诗文网站查询或请教语文老师。
上一首
《句》
下一首
《即事》
相关诗词
  • 1
    [唐]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享神配极。
    三年禅社首祭地祗乐章八首”,署名“太常少卿贺知章作”。
    其中第 八首《灵具醉》为源乾曜所作,不录。
  • 2
    [宋]
    魁星又转作文星,玉筍班分博士清。
    鼓舞辟雍群弟子,依归绛帐老先生。
  • 3
    [宋]
    侯星转作使臣星,馹传轺车得按行。
    天节前驱乡衣出,蒋出摇动大江清。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