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登中梁山》

路入梁州如砥平,登高远目更增明。
霜清木落千山瘦,潦尽江空一水横。
岁稳未宽忧国志,时危转切望乡情。
英雄千载与王地,孺子堪怜此曳兵。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怀旧和感慨时事。首先,诗人描述了进入梁州时的景象,道路像平坦的磨刀石一样,开阔而清晰。这为后面的主题奠定了基础,即对于国家和家乡的深深忧虑。 "霜清木落千山瘦,潦尽江空一水横"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霜清表明了季节的变化,木落和山瘦表现了大自然的凋零,而江空和水横则描绘了江水的空旷和平静。这些景象带有一种悲凉和寂寥的感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孤独。 "岁稳未宽忧国志,时危转切望乡情"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岁稳未宽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国家的困境没有得到改善,忧国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深忧虑。时危转切望乡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反映出他对家乡的深深热爱和对故土的眷恋。 最后,"英雄千载与王地,孺子堪怜此曳兵"这两句用历史上的英雄和土地来比喻国家和人民,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和关怀。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对年轻一代的担忧,孺子堪怜此曳兵表达了对他们可能无法承担起国家和人民的重任的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表达对国家和家乡的深深忧虑,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深情和忧虑,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的心声。
创作背景
**《登中梁山》的创作背景与宋钦宗靖康年间金兵南侵的历史事件有关**。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进攻,洛阳、汴京等地均受到战争破坏。不久,汴京沦陷。诗人李儒用为了逃避战乱,携家南逃,先后经过淮海、金陵等地,最后到达江西,再从江西南下广东,避难于南雄。这首诗是李儒用在避难途中,舟行长江时,登上中梁山,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热爱。
相关诗词
  • 1
    [唐]
    日观邻全赵,星临俯旧吴。
    鬲津开巨浸,稽阜镇名都。
    紫云浮剑匣,青山孕宝符。
    封疆恢霸道,问鼎竞雄图。
    神光包四大,皇威震八区。
    风烟通地轴,星象正天枢。
    天枢阴南北,地轴殊乡国。
    辟门通舜宾,比屋封尧德。
    言谢垂钩隐,来参负鼎职。
    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
    未展从东骏,空戢图南翼。
    时命欲何言,抚膺长叹息。
    叹息将如何,游人意气多。
    白雪梁山曲,寒风易水歌。
    泣魏伤吴起,思赵切廉颇。
    凄断韩王剑,生死翟公罗。
    罗悲翟公意,剑负韩王气。
    骄饵去易论,忌途良可畏。
    夙昔怀
  • 2
    [明]
    日落梁山西,遥望寿张邑。
    洮河带泺水,百里无原隰。
    葭菼参差交,舟楫窅窈入。
    划若厚土裂,中含元气湿。
    浩荡无端倪,飘风向帆集。
    野阔天正昏,过客如鸟急。
    往时冠带地,孰踵萑蒲习。
    肆噬剧跳梁,潜谋固坏蛰。
    古云萃渊薮,岂不增怏悒。
    蛙鸣夜未休,农事春告及。
    渺焉江上怀,起向月中立。
  • 3
    [唐]
    林间出定恋庭闱,圣主恩深暂许归。
    双树欲辞金锡冷,四花犹向玉阶飞。
    梁山拂汉分清境,蜀雪和烟惹翠微。
    此去不须求彩服,紫衣全胜老莱衣。
李儒用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