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冲道厄<石含>砑,井邑萧疏树影遮。 桥断浑河争倚石,地留故苑失飞花。 高排虎落凌云险,强挽乌号却月斜。 谁谓从军无苦乐,翻令征士不思家。 ¤ |
| 这首诗以高远雄浑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种种伤痛和士兵们对于家园的思念。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首先,从总体视角来看,这首诗展现了一个辽阔的战场,呈现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挑战。作者以山冲道厄砑,井邑萧疏等词句,生动描绘了战场上的景象,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接下来,从结构上看,作者在开头描绘了战场的全貌,为后续的描述打下基础。在描写中,作者通过对浑河、故苑、虎落、乌号等军事元素和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战争的惨烈。而在诗的结尾处,作者又巧妙地借征士的情感变化,展现了战争中的人性与情感。 再来看具体的词句赏析,“南山冲道厄砑”这句诗中,“厄砑”一词生动描绘了山路崎岖、险峻难行的场景,同时展现了战争环境的艰险。“井邑萧疏树影遮”一句中,“井邑萧疏”描绘了战后城市的萧条景象,“树影遮”则增添了静谧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战争对城市的影响。“桥断浑河争倚石”一句中,“桥断”和“争倚石”描绘了战场的残酷,桥断了,河水依旧流淌,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战争的悲惨。“地留故苑失飞花”一句中,“故苑”借指战前繁华的景象,如今失去了鲜花的盛开,令人心痛。“高排虎落凌云险”一句中,“虎落”“凌云”等词句展现了战争的高潮和士兵们的高昂斗志。“强挽乌号却月斜”一句中,“乌号”象征着武器,“却月”象征着战斗的形态,表现出士兵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来看情感分析,“谁谓从军无苦乐,翻令征士不思家”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深同情和对士兵的深深关怀。即使从军艰苦,也有人乐在其中;即使远离家乡,也有人无思无念。这正是战争中的士兵们最真实的写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和士兵情感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英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相互交织,形成了深邃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同时,诗中也不乏对士兵的深深同情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令人感叹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