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上封诸老》

上封台观静,夕霁景偏清。
月下闻禅语,风中有磬声。
龙池留古足,雁塔寄余情。
借问房前树,东窗忽偃生。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描绘上封台观静谧的景色和夜晚的禅语、磬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静谧的喜爱之情。 首句“上封台观静,夕霁景偏清”,描绘了上封台观的宁静氛围,夕霁时刻的景色格外清幽。诗人通过“静”和“清”这两个形容词,生动地表现了上封台观的宁静和清爽。 “月下闻禅语,风中有磬声”,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光下,诗人似乎听到了禅语,风中传来磬声,更加突出了夜晚的静谧和祥和。这里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龙池留古足,雁塔寄余情”,诗人通过“龙池”和“雁塔”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龙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神圣的意义,雁塔则是佛教文化的象征。在这里,诗人似乎在表达对历史和文化的敬意和思考。 最后,“借问房前树,东窗忽偃生”,诗人借问房前的树,东窗下突然倒下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诗人通过对树的自然生长和变化,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上封台观的宁静景色、夜晚禅语磬声、历史文化和生命的感悟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静谧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敬畏。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作品。
创作背景
《赠上封诸老》是宋朝诗人林用中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上封寺(一座位于湖南衡山的佛教寺庙)及其僧人有关。诗人林用中可能在上封寺游览或参禅时,与寺庙中的僧侣有了交往,并对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敬意。因此,他写下了这首诗,赠与上封寺的僧人们。 通过诗歌,林用中表达了对上封寺宁静环境的向往,以及与僧人们之间的深厚友情。他可能对佛教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倾慕,从而在诗中流露出对这种出世生活的赞美。 由于历史记载有限,我们无法获取更多关于这首诗具体创作背景的信息。如需更深入了解,建议您查阅相关的古籍或研究资料。
相关诗词
  • 1
    [宋]
    白下有贤宰,能歌如紫芝。
    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风月谁同赏,江山我亦思。
    粉墙侵醉墨,怊怅绿苔滋。
  • 2
    [宋]
    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
    中有老法师,瘦长如鹳鹄。
    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
    见之自清凉,洗尽烦恼毒。
    坐令一都会,男女礼白足。
    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
    四岁不知行,抱负烦背腹。
    师来为摩顶,起走趁奔鹿。
    乃知戒律中,妙用谢羁束。
    何必言《法华》,佯狂啖鱼肉。
  • 3
    [唐]
    道德吾君重,含贞本去华。
    因知炼神骨,何必在烟霞。
    棋散庭花落,诗成海月斜。
    瀛洲旧仙侣,应许寄丹砂。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