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奉使还途中闻东征捷音》

南来万马净边尘,衔璧归朝尽大臣。
城上玉绳浮婺女,帐前银甲拥天人。
出师已略扶桑国,奉使须通析木津。
遂有江黄慕中夏,可无书檄谕全闽。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南边边疆游历时,看到南归的大臣,联想到中原的战乱,有感而作。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和平的向往,对那些归顺中原的南方大臣的赞许,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期望能早日平息战乱,完成国家的统一大业的思想感情。 首联“南来万马净边尘,衔璧归朝尽大臣”,概括了边疆完全平定的景象,颔联“城上玉绳浮婺女,帐前银甲拥天人”则是这个盛大场面的背景。玉绳和婺女,代表天上的星宿,写长安城楼上望见的星象变化。“婺女”即女宿,“玉绳”星是北斗第七星,古时传说此星由智者得位,故用来赞美归朝的大臣。“银甲”是指银饰的盔甲,表示武将。“帐前银甲拥天人”,诗人描绘了这些归顺的大臣们英姿飒爽、气概豪迈地回到京城的场景。 颈联“出师已略扶桑国,奉使须通析木津”,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期望。“扶桑国”和“析木津”都是传说中的地名,分别象征东方和北方的边疆。这里诗人用“出师已略扶桑国”来表达期望国家能够统一的意思。“奉使须通析木津”则表示使者应当沟通各方,传达朝廷的意愿。 尾联“遂有江黄慕中夏,可无书檄谕全闽”,诗人再次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期盼。“江黄”是南方的一个国家,诗人期望能够感化他们,使他们向往中原文化,向往中央王朝。因此“可无书檄谕全闽”,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文化和思想的交流,引导南方各国向中央王朝靠拢。 这首诗整体上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统一、和平的向往,以及对南方归顺大臣的赞许。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统一的期望。
创作背景
《奉使还途中闻东征捷音》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明朝的抗倭战争有关。孙炎作为明朝的使臣,在奉命出使的途中听闻了东征抗倭取得胜利的消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抗倭英雄的赞颂和对国家兴亡的关切。通过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诗词
  • 1
    [宋]
    黄城匹马捷音来,且喜洮东破虏回。
    纵使淮西功第一,未闻生缚七渠魁。
  • 2
    [宋]
    兰玉贤关隽誉飞,词场几见捷音驰。
    登云将慰椿庭望,陟岵俄惊薤露悲。
    荣养痛嗟今日隔,嘉封赖有异时追。
    前冈已卜牛眠地,螭首行镌九尺碑。
  • 3
    [宋]
    贤守新成盖代功,临危方始见英雄。
    三都谷路全师入,十万胡尘一战空。
    杀气尚疑横塞外,捷音相继彷环中。
    君王看降如纶命,旌节前驱马首红。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