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粘蠔石》

累累蠔山着石面,此非所有能无疑。
细看大石深孔窍,舟人撑篙迹犹遗。
乃知此山千载前,汹涌尚作海渺瀰。
蛟龙鱼鳖占窟宅,不省造化能密移。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累累蠔山”的实地考察,对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作者对“累累蠔山”的起源提出了疑问,通过仔细观察大石的孔窍,想象到了这座山曾经是海洋的一部分,因为地质变化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他推测在这座山的底下,曾经有蛟龙鱼鳖等海洋生物居住,而这些生物曾经生活的环境已经因为造化的力量而发生了变化。 在“舟人撑篙迹犹遗”这一句中,作者想象到了当时的船夫在这里撑篙劳作的场景,似乎能感受到当时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劳动生活的情景。这样的描绘方式既让读者对这座山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又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关怀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最后,作者通过“不省造化能密移”这一句,表达了对自然造化的敬畏之情。他认为自然的造化力量是无穷的,能够改变山川地貌,甚至让海洋生物的居住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样的思想观念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累累蠔山”的实地考察和历史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关注,以及对自然造化的敬畏之情。这种思考和敬畏之情也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创作背景
《粘蠔石》是宋朝诗人方翥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然而,我们可以尝试从诗歌的内容和宋代的历史背景进行推测。 首先,从诗歌标题《粘蠔石》来看,这可能是一首描写海滨景物或者渔民生活的诗。粘蠔石可能是一种被海水冲刷过的石头,上面附着着蠔壳。方翥可能通过对这种石头的描绘,表现了海滨的风貌或者渔民的生活情境。 其次,从宋代的历史背景来看,这是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也是诗歌创作繁荣的时代。方翥可能受到了时代氛围的影响,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以上只是对《粘蠔石》创作背景的一种推测,如果需要更准确的信息,还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
相关诗词
  • 1
    [唐]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
  • 2
    [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 3
    [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