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观音画赞》

稽首补陀闻思修,千手千眼普供应。
世人两手及两眼,眼见手捉各随心。
手一手眼无用处,即与骈拇枝指等。
菩萨照用一时行,应以千心为主宰。
相彼方寸湛然地,不容二念那复千。
我谓菩萨如水月,一水一月同照曜。
方员大小虽不同,举手见月等无二。
我今续此妙色相,以为正念皈依处。
於一身心起多想,而作千手千眼见。
普愿大员镜智中,知我此念无间断。
所求皆应如谷声,请无不从亦如是。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菩萨千手千眼普度众生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心念、想法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深入思考。 首句“稽首补陀闻思修,千手千眼普供应”,是对菩萨的恭敬礼拜,描述了菩萨具有千手千眼,能够普度众生的神奇景象。这种形象表现了菩萨的无量慈悲和广大智慧,为众生提供救助和指引。 接着,“世人两手及两眼,眼见手捉各随心”,描述了人类的手眼功能,以及人们的行为往往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进行的。这与菩萨的无量手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手一手眼无用处,即与骈拇枝指等”,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人类手眼的局限性,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和心灵的主导,手眼的功能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像多余的骈拇枝指一样无用。 “菩萨照用一时行,应以千心为主宰”,这是对菩萨无量心念的赞美,菩萨能够以千心为主宰,同时运用千手千眼,普度众生。 “相彼方寸湛然地,不容二念那复千”,这句话形容了菩萨的心境,湛然明净,不容许有任何杂念。这也表明了菩萨的智慧和慈悲是无量无边的。 “我谓菩萨如水月,一水一月同照曜”,这句话用水月的形象来比喻菩萨的智慧和慈悲,就像水和月同时照耀万物一样,菩萨的智慧和慈悲也是无处不在的。 “方员大小虽不同,举手见月等无二”,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菩萨的智慧和慈悲是无差别对待的,无论大小、形状如何,都能够得到菩萨的救助和指引。 最后,“我今续此妙色相,以为正念皈依处。於一身心起多想,而作千手千眼见。普愿大员镜智中,知我此念无间断。所求皆应如谷声,请无不从亦如是。”这段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菩萨无量手眼的敬仰和崇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祈求,希望能够在菩萨的智慧和慈悲中得到指引和救助。
创作背景
林之奇的《观音画赞》是一首描绘观世音菩萨的诗歌,创作背景与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和形象有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的一位重要菩萨,被认为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具有千手千眼的形象,能够普度众生。这首诗歌通过描绘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和特质,表达了作者对菩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个人的信仰和体验有关,但目前缺乏详细的史料记载。
下一首
《遣兴》
相关诗词
  • 1
    [明]
    朔庭喜见战尘收,石洞思从大士游。
    不道受降唐节度,何如奉使汉通侯。
    天垂台观三千里,雪染颠毛四十秋。
    短剑萧森心尚赤,班超独倚玉门愁。
  • 2
    [唐]
    喜游蛟井寺,复见炎州竹。
    杳霭万丈间,啸风清独速。
    江南正霜霰,吐秀弄颛顼。
    似瑞惊坚贞,如魔试金粟。
    笋非孝子泣,文异湘灵哭。
    金碧谁与邻,萧森自成族。
    新闻赤帝种,子落毛人谷。
    远祖赐鹪鹏,遗芳遍南陆。
    对烟苏麻丑,夹涧筼筜伏。
    美誉动丹青,瑰姿艳秦蜀。
    因缘鹿苑识,想像蛇丘劚。
    几叶别黄茅,何年依白足。
    龙树蛰一花,砌瑶扫云屋。
    色静曼仙花,名高给孤独。
    青葱太子树,洒落观音目。
    法雨每沾濡,玉毫时照烛。
    离居鸾节变,住冷金颜缩。
    岂念葛陂荣,幸无祖父辱。
    光摇水
  • 3
    [宋]
    观音菩萨紫金身,眉间毫相七宝色。
    流出光明满十方,光中化佛无数亿。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