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道君家教育深,义方高作霭儒林。 彩衣已是真郎贵,紫诏方旌昔日心。 鲤每趋庭惟独立,鹤常和子自鸣阴。 此之能事人方信,胜积籯中十万金。 |
| 这是一首赞美家庭教育和儒家风范的诗。首联“尽道君家教育深,义方高作霭儒林”描述了这家人的教育深厚,以儒家的道德规范(义方)作为家训,使得儒家学者的风范(霭儒林)高耸入云。这表达了诗人对这家人的赞美和对儒家教育的推崇。 颔联“彩衣已是真郎贵,紫诏方旌昔日心”中,“彩衣”指代孝子,意味着这家的孩子已经成长为真正有价值的人(真郎贵)。“紫诏”是皇帝的诏书,“方旌昔日心”表示这家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赞扬。 颈联“鲤每趋庭惟独立,鹤常和子自鸣阴”中,“鲤趋庭”是一个典故,表示子女对父母的恭敬和尊重,“惟独立”强调这家孩子的独立和自主。“鹤常和子自鸣阴”则描绘了一幅和谐的家庭画面,父母和孩子如同鹤与雏鹤一般和睦相处。 尾联“此之能事人方信,胜积籯中十万金”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这家人教育成果的赞赏。这家人的教育方式和成果,胜过了积累财富(积籯中十万金),也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重(人方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赞美了这家人的家庭教育,展现了儒家教育的价值和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