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桃源图》

伏胜高堂书已出,窦公制氏乐犹传。
鲁生力破秦仪陋,商皓终扶汉鼎颠。
隐者宁无人礼义,武陵独匪我山川。
若将此地为真有,乱我彝伦六百年。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古代的智者和贤者。通过对伏胜、窦公、鲁生、商皓等人的事迹和品格的描述,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联“伏胜高堂书已出,窦公制氏乐犹传”,描述了伏胜和窦公两位历史人物。伏胜是古代的学者,他的高堂之上所出的书籍,流传千古,影响深远;而窦公则是制乐的能手,他的音乐至今仍在流传。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历史知识的价值和艺术的重要性。 颔联“鲁生力破秦仪陋,商皓终扶汉鼎颠”,赞扬了鲁生和商皓两位历史人物。鲁生勇敢地打破了秦仪的陋习,为汉鼎的颠倒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商皓则始终扶助汉鼎,为汉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革和稳定发展的重视。 颈联“隐者宁无人礼义,武陵独匪我山川”,描绘了隐者们的品格和环境。尽管他们生活在荒野之中,但他们仍然坚守礼义,表现出高尚的品德;而武陵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虽然山川秀美,但却没有礼义的存在。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隐者们的品德和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礼义的重视和对山川美景的欣赏。 尾联“若将此地为真有,乱我彝伦六百年”,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如果将这个地方视为真实存在的话,那么它可能会扰乱我们的伦理道德,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影响历史的进程。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稳定和伦理道德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对智者和贤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革和稳定发展的重视。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社会稳定和伦理道德的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古代诗歌。
相关诗词
  • 1
    [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2
    [宋]
    罗绮满城春欲暮。
    百花洲上寻芳去。
    浦映花花映浦。
    无尽处。
    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
    功名得丧归时数。
    莺解新声蝶解舞。
    天赋与。
    争教我悲无欢绪。
  • 3
    [元]
    听鸣驺入谷,怕惊动、北山猿。
    且放浪形骸,支持岁月,点检田园。
    先生结庐人境,竟不知、门外市尘喧。
    醉后清风到枕,醒来明月当轩。
    伏波勋业照青编。
    薏苡又何冤。
    笑蕞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
    分明一盘棋势,谩教人、着眼看师言。
    为问鲲鹏瀚海,何如鸡犬桃源。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