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寺中答高近思》

曾向长干寺里来,高情逸兴愧君才。
夜坛得句惊山鬼,秋壁穿云破径苔。
明月听箫缑氏岭,芳春对雨越王台。
重来往事如流水,笑指山桃五度开。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高雅、空灵的感觉,充满艺术韵味。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理解。 首联“曾向长干寺里来,高情逸兴愧君才。”展现了诗人曾经到访长干寺,感受到了寺庙里的高雅气氛,但同时也为自己的才华感到惭愧。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艺术的敬仰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 颔联“夜坛得句惊山鬼,秋壁穿云破径苔。”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祭坛上得到佳句,惊动了山中的鬼神,又穿过秋天的云层和径上的苔藓。这一联以惊险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创作的过程,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颈联“明月听箫缑氏岭,芳春对雨越王台。”描绘了诗人在明月下听箫,在春天的雨中面对越王台。这一联以明月和春雨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感受。 尾联“重来往事如流水,笑指山桃五度开。”表达了诗人重游故地,往事如流水般消逝,笑着指向五次开放的山桃花。这一联以山桃花为象征,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理解,表现出一种高雅、空灵的艺术韵味。
创作背景
《寺中答高近思》是明朝诗人金大车所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金大车的生平经历和社会环境有关。金大车在明朝仕途中并不顺利,因此他转向了著书立说和吟咏诗章,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寻求解脱。他的诗歌多数表达了怀才不遇、奔走谋生的痛苦,以及对世俗的疾恶如仇和清高自许的心境。同时,由于家境日贫,生活清苦,他更多地接触了下层社会,目睹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具体到《寺中答高近思》这首诗,创作背景可能与他在寺庙中与高近思的对话或交流有关,而诗歌则是他对于交流内容或自己内心感受的表达。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诗歌鉴赏辞典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多信息。
上一首
《句》
下一首
《灌花》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