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灵谷》

灵谷神仙宅,言归肆目新。
山光远如画,秋色老於人。
世事棋争劫,人心海变尘。
功成思范蠡,湖上一闲身。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如神仙般的居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灵谷神仙宅,言归肆目新”描绘了诗人回到灵谷这如神仙般的居所,眼前的景色让他感到焕然一新。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灵谷美景的赞美,又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颔联“山光远如画,秋色老於人”进一步描绘了灵谷的景色。远山风光如画,秋天的色彩渐渐浓厚,似乎比人还要更显老态。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感受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热爱。 颈联“世事棋争劫,人心海变尘”则转入了对世事的感叹。诗人用棋局来比喻世事的纷争,人心则像海洋一样变幻莫测。这种对比展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心易变的深刻理解。 尾联“功成思范蠡,湖上一闲身”则表达了诗人对功成名就后的向往。他希望能像范蠡一样,在功成名就之后归隐湖畔,享受悠闲的生活。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范蠡的敬仰,也展示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灵谷的居所为背景,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向往。其语言生动,意象丰富,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赵汝谈创作的《灵谷》是以南京钟山的灵谷寺为创作背景的。这首诗通过描绘灵谷寺清幽静谧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灵谷寺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而兴建的开善精舍,明太祖朱元璋亲自赐名“灵谷禅寺”,并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寺内环境清幽,有“灵谷深松”等景观,是南京地区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 赵汝谈在游览灵谷寺时,被寺内的环境和氛围所吸引,创作了这首《灵谷》。他通过描绘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和寺庙内部的宁静氛围,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诗歌中也蕴含着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 综上所述,赵汝谈的《灵谷》是以南京钟山的灵谷寺为创作背景的,通过描绘寺庙周围的环境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相关诗词
  • 1
    [清]
    萧条如此,更何须,苦忆江南佳丽。
    花柳何曾迷六代,只为春光能醉。
    玉笛风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
    秦淮波浅,忍含如许清泪。
    任尔燕子无情,飞归旧国,又怎忘兴替。
    虎踞龙蟠那得久,莫又苍苍王气。
    灵谷梅花,蒋山松树,未识何年岁。
    石人犹在,问君多少能记。
  • 2
    [明]
    释子岂不见,持心世绝无。
    悟因诸部入,定似一身枯。
    林霭凝香气,山光积坐趺。
    寥然断尘伴,惟与法王俱。
  • 3
    [明]
    灵谷看梅初驻杖,青溪又见柳条长。
    稚叶晴窥拾翠堤,流丝暗扑游春仗。
    带结柔腰不自持,笛弄新腔那得知。
    小楼思妇见愁别,南陌征人折恨离。
    离亭欲折未堪折,昨夜回风复回雪。
    黯黯妆成寒食天,毵毵怯近清明节。
    汉苑三眠髻欲斜,隋宫一望云半遮。
    此时出谷绵蛮鸟,此时曳艳桃李花。
    萦花狎鸟空青滴,金缕千行照窗碧。
    抹黛当垆何氏娘,垂鞭系马谁家客。
    客来索酒葡萄香,巾悬结绿衣蘸黄。
    迎阴半上秋千架,踏影争登蹋踘场。
    场前歌舞少年路,绮罗綷尽伤心树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