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十二时颂》

日南午,理事相谙更相互。
三门拈向灯笼头,休问他家觅归路。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乡村生活场景。首句“日南午”点明了时间,正是在中午时分,太阳正当顶。此时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彼此相处的方式,相互熟悉,相互照应,形成了一种深厚的乡土情感。 “理事相谙更相互”一句,进一步描述了乡村人际关系的亲密无间。人们在处理事务时,不仅相互了解,更是互相帮助,体现了乡村社会的和谐共处。 “三门拈向灯笼头”一句,颇具画面感。可以想象,在乡村的小路上,家家户户的门前挂着灯笼,灯笼头指向同一方向,仿佛在引导着归家的人。这不仅展示了乡村的夜景美景,也暗示了乡村人们的心向往之,那就是家的方向。 最后的“休问他家觅归路”一句,以婉转的语气表达了乡村人的好客之情。在这里,不需要询问他人如何寻找回家的路,因为灯笼已为你指明方向,人们也已习惯了相互帮助,自会为你指路。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活画卷,展示了乡村人们的和睦相处和淳朴热情。同时,通过“灯笼头”的意象,表达了人们对家的向往和对归途的期盼,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情怀。
创作背景
《十二时颂》是宋代僧人释文准创作的一组颂诗,描绘了十二个时辰的不同景象和修行体验。其创作背景与佛教文化和修行实践有关,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僧人对时间、自然和修行的感悟。 在佛教中,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是重要的观念,而修行者常常通过观察和感受时间的变化来加深对佛法的理解。《十二时颂》就是以这样的背景创作的,通过描绘不同时辰的景象,反映了修行者在不同时间的心境和体验,同时也传达了佛教对时间和生命的看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文献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1
    [宋]
    西塞山边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
  • 2
    [宋]
    一夏九十日,不觉已过半。
    管带牯牛儿,切忌随物转。
    紧把鼻头索,莫放令宽缓。
    如是十二时,时时无间断。
    收得纯熟,斥之不去。
    受人言语,不动不变。
    觌面当机,当机觌面。
  • 3
    [宋]
    无奈这群迷。
    味色声中若系羁。
    尽任改头兼换面,何悲。
    不染伊时不管伊。
    春去又秋兮。
    莫遣空逾十二时。
    好把自然真妙旨,修为。
    尘事萦仍道甚希。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