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买花谣》

杜陵村人不田穑,入谷经谿复缘壁。
每至南山草木春,即向侯家取金碧。
幽艳凝华春景曙,林夫移得将何处。
蝶惜芳丛送下山,寻断孤香始回去。
豪少居连鳷鹊东,千金使买一株红。
院多花少栽未得,零落绿娥纤指中。
咸阳亲戚长安里,无限将金买花子。
浇红湿绿千万家,青丝玉轳声哑哑。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富贵人家豪奢生活的诗,通过描绘他们对花卉的狂热喜爱和无尽追求,以及村民们为这些豪奢生活付出的艰辛劳动,展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合理现象。 诗歌开头描绘了杜陵村的村民们不从事农耕,而是攀爬山谷峭壁,采集草木花卉的情景。这反映了村民们艰苦的生活条件和为生存而付出的努力。 随后,诗人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南山的花草树木盛开,侯家的人就会前来取走金碧辉煌的景象。这一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豪门贵族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占有。 接着,诗人以蝴蝶对芳草的依恋,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然而,这种美好的向往却被豪门的奢华所阻断,芳草被送往豪门,最终只能孤独地凋零。 然后,诗人描绘了豪门的奢华生活,他们以千金购买名贵的花卉,而院中的花却远不如这些买来的花艳丽。这种对比进一步展示了豪门生活的奢侈和浪费。 最后,诗人以咸阳和长安的亲戚们争相购买花籽的情景,描绘了社会对奢华生活的追捧和无尽的欲望。这种欲望像浇红湿绿的万家灯火,燃烧着人们的内心,而青丝玉轳声哑哑,则象征着这种欲望的喧嚣和狂热。 整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合理现象,引发了人们对豪奢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创作背景
《买花谣》是唐朝诗人刘言史所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通过描绘长安城贵族买花的情景,展示了当时社会奢侈浮华的风气,并对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同情。 唐朝时期,长安城作为都城,繁华富庶,贵族阶层生活奢侈,喜欢购买名贵的花卉装点庭院。刘言史通过《买花谣》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描绘,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 诗歌中提到的“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而“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则展现了贵族们争相购买名花的盛况。然而,诗歌后文又描写了农民家庭的困苦生活,与前文的繁华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总之,《买花谣》的创作背景是基于唐朝社会的生活现实,通过诗歌的形式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奢侈风气和贫富差距,对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关切与同情。
相关诗词
  • 1
    [元]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燕。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人种桑园。
    茅盖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首清新杜甫篇。
  • 2
    [唐]
    石甃通渠引御波,绿槐阴里五侯家。
    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避邪。
    按彻清歌天未晓,饮回深院漏犹赊。
    四邻池馆吞将尽,尚自堆金为买花。
  • 3
    [宋]
    画楼帘暮卷新晴。
    掩银屏,晓寒轻。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
    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年华空自感飘零。
    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