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张道隐太山祠画龙》

世人空解竞丹青,惟子通玄得墨灵。
应有鬼神看下笔,岂无风雨助成形。
威疑喷浪归沧海,势欲拿云上杳冥。
静闭绿堂深夜后,晓来帘幕似闻腥。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画家作画的过程和画作所展现出的气势。诗人通过赞美画家的技艺,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感慨。 首句“世人空解竞丹青”,指出了世人只知道争相模仿绘画的表面形式,而缺乏对艺术的真正理解。这种对比突出了画家独特的艺术造诣和深刻的见解。 次句“惟子通玄得墨灵”,强调了画家独具慧眼,能够领悟墨的灵性。这里的“通玄”二字,形象地表现了画家对艺术奥秘的洞悉。 接下来,“应有鬼神看下笔,岂无风雨助成形”,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画家作画时如有鬼神相助,风雨成形的奇景。这里诗人将画家的技艺神化,以突出其非凡的才华。 然后,“威疑喷浪归沧海,势欲拿云上杳冥”,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形容画作中的气势磅礴。画面中的海浪汹涌,仿佛要喷涌而出,归于沧海;而云雾缭绕,似乎要攀上高空。这些描绘展现了画作所表现的大自然的力量与壮美。 最后,“静闭绿堂深夜后,晓来帘幕似闻腥”,诗人通过描绘画家深夜在寂静的绿堂中创作,清晨帘幕间仿佛闻到腥味,进一步强调了画家投入创作的辛勤付出和画作所展现的生动逼真。 整首诗通过对画家及其画作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敬意和对画家才华的钦佩。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艺术创作过程中付出辛勤劳动的肯定。
创作背景
《题张道隐太山祠画龙》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唐代社会对道教、佛教等宗教的信仰也十分兴盛,这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蒋贻恭看到了画家张道隐在太山祠所画的龙,深受启发,创作了这首诗。他通过诗歌的形式,赞美了画家的画技,同时也表达了对龙的敬畏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神龙的崇拜和信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1
    [唐]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七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
  • 2
    [魏晋]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 3
    [魏晋]
    种瓜东井上。
    冉冉自踰垣。
    与君新为婚。
    瓜葛相结连。
    寄托不肖躯。
    有如倚太山。
    兔丝无根株。
    蔓延自登缘。
    萍藻托清流。
    常恐身不全。
    被蒙丘山惠。
    贱妾执拳拳。
    天日照知之。
    想君亦俱然。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