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咏蚕》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养蚕人的辛勤劳动和内心怨恨,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者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剥削现象。 首句“辛勤得茧不盈筐”表现了养蚕人劳作的艰辛,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辛勤,但却得不到足够的回报,收获的茧不满筐,形象地展现了劳动者的困苦和无奈。 次句“灯下缫丝恨更长”进一步描绘了养蚕人在灯下缫丝的场景,同时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怨恨。缫丝是蚕茧加工的重要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养蚕人因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也随着丝的长度不断增加。 第三句“著处不知来处苦”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穿着华丽衣服的人不知道衣服的来之不易,不知道养蚕人的辛苦和付出,只关注自己身上的衣服是否美丽。 最后一句“但贪衣上绣鸳鸯”进一步表现了统治者的贪婪和自私,他们只关心自己身上的衣服是否华丽,是否绣有美丽的鸳鸯图案,而不顾劳动者的生死和辛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劳动者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剥削现象,表现了诗人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创作背景
《咏蚕》是唐朝诗人蒋贻恭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王朝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逐渐衰微,到了蒋贻恭生活的年代,局势更为动荡,唐王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在这个时期,封建统治者并没有励精图治、振兴国家,反而加紧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导致民众生活困苦。 蒋贻恭曾任过县令,接触到了许多下层农民,目睹和耳闻了农民的疾苦。他通过《咏蚕》这首诗,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
相关诗词
  • 1
    [宋]
    {左亻右蠡}{左亻右蠡}屡神化,宛宛始成室。
    生从五泰初,事至三起毕。
    利物先遭烹,谋身自无术。
    衣被遍四方,丘山计端疋。
    岂知骄奢主,结绮踪游逸。
    剪彩满园林,光辉艳风日。
    理宜得败亡,此道天所疾。
    礼经重亲蚕,一缕知自出。
    大禹恶衣服,仁俭由圣质。
    我本生田家,蚕织尝究悉。
    初不耻缊袍,一暖志愿讫。
  • 2
    [宋]
    物亦有仁者,蚕功不可量。
    将身甘鼎镬,与世作衣裳。
    过栈苍云湿,登山白雪香。
    未知龙种似,犹与马群妨。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