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沁园春·壬戌之秋》

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苏子泛舟。
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
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
悄危坐,抚苍苍东望,渺渺荆州。
客云天地蜉蝣。
记千里舳舻旗帜浮。
叹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缪。
客亦知夫,盈虚如彼,山月江风有尽不。
喜更酌,任东方既白,与子遨游。
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描绘在壬戌年的秋天,苏轼在七夕之后的一天泛舟赤壁的场景。词的开篇“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苏子泛舟。”直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简洁明了,引人入胜。 接下来的“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四句,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画面,既有自然风光的美,又有人文的雅趣。其中,“赤壁风清”和“东山月上”两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夜晚的宁静与祥和。 “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三句,以声衬静,通过桂棹敲击船舷和洞箫的悠扬声音,反衬出环境的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悄危坐,抚苍苍东望,渺渺荆州。”三句,通过动作和视觉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作者沉浸在思绪中的形象,同时也展现了远方景色的朦胧之美。 下阕通过客人的口吻,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和英雄不在的感慨。“客云天地蜉蝣。记千里舳舻旗帜浮。”两句,通过比喻和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形象地展现了人生的短暂和历史的沧桑。 “叹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缪。”四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叹息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人生无常和历史沧桑的感慨。 “客亦知夫,盈虚如彼,山月江风有尽不。”三句,通过客人的口吻,表达了对于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最后的“喜更酌,任东方既白,与子遨游。”三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态度,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感慨,展现了苏轼在泛舟赤壁时的所见所感和对于人生的思考。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和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艺术才能。
创作背景
《沁园春·壬戌之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刘将孙是南宋末期的文人,他生活在国家动荡、民族危亡的时代。这首词写于壬戌之秋,当时南宋已经接近灭亡,作者感受到了国破家亡的悲痛和无奈。 词中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郁和悲愤之情。同时,词中也流露出作者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综上所述,《沁园春·壬戌之秋》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是作者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感受和表达。
相关诗词
  • 1
    [唐]
    涓涓群松,下有漪流。
    晴雪满竹,隔溪鱼舟。
    可人如玉,步渫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 2
    [元]
    北风河间道,沙飞云浩浩。
    上有衔芦不鸣之寒雁,下有陨霜半死之秋草。
    城外平波青黛光,大鱼跳波一尺长。
    牧童吹笛枫叶里,疲牛倦马眠夕阳。
    有禽大如鹤,红喙摇绿烟。
    路人指我语,似是信天缘。
    我生功名付樽酒,衣如枯荷马如狗。
    为问天缘可信否?
    旗亭击剑寒蛟吼。
  • 3
    [唐]
    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
    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
    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
    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
    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
    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
    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
    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
    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
    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
    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