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
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
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
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
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
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
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
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
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
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
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天宇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敬畏和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的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的景象,给人一种壮美之感。诗人登高远望,看到的是一片清秋之景,这不仅让诗人感到地静我亦闲,同时也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肃杀之气。 在描述昆明池畔的景色时,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昆明池比作一片碧绿的宝石,以此来形容其美丽。这样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诗中提到的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敬畏之情。在诗人的眼中,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即使是天汉高悬,也无法阻挡人的逍遥自在。这种思想观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等语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和向往。诗人希望能够在宇宙的虚空中,与道同行,与自然共生。 此外,诗中还描绘了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的景象,表现了宇宙的神秘和奥妙。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宇宙奥妙的敬畏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的敬畏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是唐朝诗人储光羲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储光羲在天宝十一年(752年)秋天与一些友人一同登上了慈恩寺塔,他们被塔的高大和壮观所震撼,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神圣。因此,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慈恩寺塔也称为大雁塔,是唐朝著名的佛教文化古迹,由玄奘法师主持修建,用于保存他从印度取回的佛经。因此,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崇尚和尊重。
相关诗词
  • 1
    [唐]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 2
    [唐]
    瑞塔千寻起,仙舆九日来。
    萸房陈宝席,菊蕊散花台。
    御气鹏霄近,升高凤野开。
    天歌将梵乐,空里共裴回。
  • 3
    [唐]
    去者不可忆,旧游相见时。
    凌霄徒更发,非是看花期。
    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
    东阁许联床,西郊亦携手。
    彼苍何暧昧,薄劣翻居后。
    重入远师溪,谁尝陶令酒。
    伊昔会禅宫,容辉在眼中。
    篮舆来问道,玉柄解谈空。
    孔席亡颜子,僧堂失谢公。
    遗文一书壁,新竹再移丛。
    始聚终成散,朝欢暮不同。
    春霞方照日,夜烛忽迎风。
    蚁斗声犹在,鸮灾道已穷。
    问天应默默,归宅太匆匆。
    凄其履还路,莽苍云林暮。
    九陌似无人,五陵空有雾。
    缅怀山阳笛,永恨平原赋。
    错莫过门栏,分明识行路。
    上智本
  • 4
    [唐]
    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
    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
    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
    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
  • 5
    [元]
    园旧游,因感其事,复用前韵。
    万金不买青春,老来可惜欢娱地。
    有时记得,江楼深夜,解鞍留寐。
    兰焰喷虹,宝香薰麝,玉醅*蚁。
    更谁能细说,当年风韵,江瑶柱、荔枝味。
    漂泊江湖万里,渺难寻、采菱拾翠。
    何心更到,折枝图上,卖花声里。
    蓬鬓刁骚,角巾欹堕,枕书聊睡。
    恨匆匆未办,莼鲈归棹,又秋风起。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