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罗汉院小阁》

匹马招提晚憩鞍,前村箫鼓饯余寒。
谁知小阁栏干曲,却得梅花正面看。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晚景图。诗人骑着马,在招提寺停下休息,感受到前村的箫鼓声送别着残余的寒意。这箫鼓声既让人感受到乡村的热闹和生机,又传达出一种季节更迭、时光流转的感慨。 精彩的转折出现在后两句,诗人表达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发现:在小阁的栏干处,他得以正面欣赏到梅花。这个“谁知”表达了诗人的惊喜和感叹,也引导读者去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往往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而“却得梅花正面看”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暗喻了生活中处处有美好,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欣赏。 整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乡村晚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诗中的意象鲜明,情感细腻,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创作背景
《题罗汉院小阁》是宋朝诗人周焘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罗汉院这座寺庙有关。罗汉院,又称寿圣院,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虎丘山上。周焘在游览罗汉院时,被寺庙的宁静祥和氛围所吸引,特别是寺庙中的小阁,更是让他产生了浓厚的诗意。 诗人通过描绘小阁周围的景物,如竹叶、松涛、山鸟等,展现了一个宁静、幽雅的佛家世界,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罗汉院清静环境的喜爱。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怀,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生活的心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诗词类书籍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1
    [清]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
    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
  • 2
    [宋]
    五百移栖绝洞深,空留辙迹杳难寻。
    绿丝绦带何人施,长到春来挂满林。
  • 3
    [宋]
    生就石桥罗汉面,吟成雪屋阆仙诗。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