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香岩院》

晚入招提路,山风冷透裳。
寒鸦互分合,霜稻半青黄。
习讼伤浇俗,思闲慰故乡。
牧童如有感,扣角唱斜阳。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首联“晚入招提路,山风冷透裳”,以景入诗,借晚风透裳的形象,展现了诗人进入招提路的时刻和环境。这不仅引出了后续的诗情,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清冷、沉静的基调。 颔联“寒鸦互分合,霜稻半青黄”,通过对寒鸦和霜稻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寒鸦的分合,似乎寓意着生活的聚散离合,霜稻的青黄则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成长与衰老。 颈联“习讼伤浇俗,思闲慰故乡”,通过对比现实与内心的冲突,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故乡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习讼”与“思闲”,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尾联“牧童如有感,扣角唱斜阳”,以牧童扣角唱斜阳的画面结束全诗,既呼应了首联的晚景,又以一种宁静、祥和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慨。牧童的扣角而歌,仿佛是对这秋日晚景的回应,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 整首诗以秋天的晚景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感慨。诗的情感深沉而内敛,语言流畅而生动,是一首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创作背景
《香岩院》是宋朝诗人潘景夔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游览香岩院时,被院内的景色或氛围所触动,进而产生诗歌创作的灵感。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参考诗人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以及诗歌的内容进行推断。由于目前没有更多的背景信息,因此无法确定《香岩院》的具体创作背景。如果您对这首诗感兴趣,建议您查阅相关的诗歌解读或诗歌鉴赏资料,以获取更深入的了解。
上一首
《句》
下一首
《梅》
相关诗词
  • 1
    [唐]
    妙域三时殿,香岩七宝宫。
    金绳先界道,玉柄即谈空。
    喻筏知何极,传灯竟不穷。
    弥天高义远,初地胜因通。
    理诣归一处,心行不二中。
    有无双惑遣,真俗两缘同。
    摘叶疑焚翠,投花若散红。
    网珠遥映日,檐铎近吟风。
    定沼寒光素,禅枝暝色葱。
    愿随方便力,长冀释尘笼。
  • 2
    [宋]
    密密堂堂悟有时,躁求那便契精微。
    凭谁举似圆居士,好助香岩证上机。
  • 3
    [宋]
    弄影阑干,吹香岩谷。
    枝枝点点黄金粟。
    未堪收拾付薰炉,窗前且把离骚读。
    奴仆葵花,儿曹金菊。
    一秋风露清凉足。
    傍边只欠个姮娥,分明身在蟾宫宿。
潘景夔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