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道场山》

访碑无古迹,丹碧覆嵯峨。
塔向城中共,山从寺右多。
疏松涉溪路,远溇太湖波。
何锴书堂在,犹嫌隔翠萝。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访古寻碑却无果,进而游赏寺庙山景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古老文化的热爱和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访碑无古迹,丹碧覆嵯峨”,以“访碑无古迹”引出诗人的失望之情,后以“丹碧覆嵯峨”描绘了寺庙的辉煌景象,丹碧辉煌的寺庙覆盖着高耸的山峰。这一对比展现了诗人的心情转折,从失望到对壮丽景色的惊叹。 颔联“塔向城中共,山从寺右多”,描述了寺庙与城市的相对位置,塔与城相映成趣,山寺相映成辉。这两句诗充满了空间感和立体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颈联“疏松涉溪路,远溇太湖波”,诗人的视线从寺庙转向溪路和太湖,以“疏松”暗喻年代久远,以“远溇太湖波”描绘出广袤的自然景色。 尾联“何锴书堂在,犹嫌隔翠萝”,以“何锴书堂在”引出文化遗迹,以“犹嫌隔翠萝”表达了诗人对不能亲近书堂的遗憾。这一联诗表达了诗人对古老文化和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古老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人的心情在诗中起伏跌宕,从访古寻碑的失望,到对寺庙辉煌景色的惊叹,再到对自然景色和古老文化的热爱和向往,层层推进,感人至深。
创作背景
张蕴的《道场山》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首先,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雅士们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其次,道场山作为一个佛教胜地,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这为诗人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此外,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可能对张蕴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例如战争、社会动荡等。总之,张蕴的《道场山》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创作而成的,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相关诗词
  • 1
    [当代]
    翛然凤尾拂阶长,檐卜花开亦道场。
    楚楚最怜肠断草,春人憔悴对秋娘。
  • 2
    [唐]
    南山势回合,灵境依此住。
    殿转云崖阴,僧探石泉度。
    龙蛇争翕习,神鬼皆密护。
    万壑奔道场,群峰向双树。
    天花飞不著,水月白成路。
    今日观身我,归心复何处。
  • 3
    [宋]
    十里城南古道场,一泓寒水翠微傍。
    幽人衲子时来汲,疑是山中草木香。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