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都下竹枝词》

前朝勋戚盛如云,后裔同归厮养群。
莫向灞陵嗔醉尉,何人犹识故将军?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对唐朝开国功臣的后裔沦为部曲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前两句通过“盛如云”与“同归厮养群”的对比,暗示部曲原是前朝的显贵,而今却只能与奴隶为伍。后两句进一步写出了作者对他们命运的悲愤情感。诗人用“灞陵醉尉”和“故将军”两个典故,对比讽咏,抒发感慨。诗人对那些功臣后裔既愤恨又伤感,他们曾经显赫荣耀,如今却只能落得个贫贱不堪、被人欺凌的下场。作者最后指出,现在长安大街上已经没有人认识他们了,倘若他们碰上喝得醉醺醺的差役,也只会受到一顿辱骂和欺凌了。这首诗虽然只是对一个社会现象的零度叙述,但却具有深沉的历史感和深沉的思考。诗中的“故将军”虽非具体的人名,却使人联想到那些战功卓著的名将。所以,这首诗不只是一首感慨社会不平的诗,也是一首忧国忧民的诗。在安史之乱中,唐王朝由盛转衰,那些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也难逃沉沦的命运。因此,这首诗所表达的,实际上是作者对唐王朝兴衰的深深忧虑。 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此外,这首诗的韵脚安排得当,平仄相间,押韵和谐,也为诗歌增添了美感。总之,这首诗是一首寓意深刻、韵味悠长的佳作。
创作背景
《都下竹枝词》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方文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方文生活在清朝初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他亲身经历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对时代的变迁有着深刻的感受。因此,他通过创作《都下竹枝词》来表达对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的观察和思考。 此外,竹枝词本身是一种源于民间的诗歌形式,多用于描绘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方文的《都下竹枝词》以都城为背景,通过描绘都城的风景、习俗、人物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综上所述,《都下竹枝词》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方文的个人经历以及竹枝词这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密切相关。
相关诗词
  • 1
    [唐]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2
    [明]
    腰身十七正娇慵,珠凤鞋帮一捻红。
    不奈小桥春露滑,阿娘扶过石栏东。
  • 3
    [明]
    风雨元宵意倍伤,画襜低拜扫晴娘。
    若教扫得天边雨,为扫离人泪两行。
  • 4
    [唐]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五斗解酲犹恨少,
    十分飞盏未嫌多。眼前仇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
    死是等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莫将心事厌长沙,云到何方不是家。酒熟餔糟学渔父。
    饭来开口似神鸦。竹枝待凤千茎直,柳树迎风一向斜。
    总被天公沾雨露,等头成长尽生涯。
    霆轰电烻数声频,不奈狂夫不藉身。纵使被雷烧作烬,
    宁殊埋骨扬为尘。得成蝴蝶寻花树,傥化江鱼掉锦鳞。
    必若乖龙在诸处,何须惊动自来人。
    安得心源处处安,何劳终日望林峦。玉英惟向火中冷,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